[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1115.1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9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宁;郑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D20/00;F28F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卧式 导热油 换热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包括独立设置的导热油进口层(1)、换热层(2)和导热油出口层(3);导热油进口层(1)和导热油出口层(3)设于过热器的左端,换热层(2)设于过热器的右端,所述换热层(2)右下壁上设有蒸汽进口(9)、左上壁上设有蒸汽出口(10);所述换热层(2)内设有一组竖直的隔热板(4),且隔热板(4)上设有开口(5),相邻隔热板(4)的开口(5)上下交替设置;所述换热层(2)内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水平的U形换热管(6),所述U形换热管(6)上设有一组储热器(7),所述U形换热管(6)自蒸汽进入方向后方设有吸热板(8);所述U形换热管(6)一端与导热油进口层(1)连接、另一端与导热油出口层(3)连接,使导热油进口层(1)与导热油出口层(3)通过U形换热管(6)连通该导热油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寿命长,换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
背景技术
高换热效率导热油蒸发器在印染、木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的蒸汽过热器具有壳体和管束,壳体内腔与管束外部形成壳程。现有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换热效果不均匀,蒸汽流动阻力大,耗能多,换热管需要管板固定,因换热管膨胀导致过热器易损坏,需要设置膨胀节降低其膨胀的影响。同时,一旦导热油进口温度更高时,蒸汽膨胀加剧,极易损坏。此外,现有换热器隔热板间距相同,由于加热后蒸汽体积会变大、流速增加,导致了换热器内蒸汽流速不等,在升温过程中流速不断加快,从而引起换热不均匀、流动阻力较大,耗能较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卧式导热油换热器,包括独立设置的导热油进口层(1)、换热层(2)和导热油出口层(3);导热油进口层(1)和导热油出口层(3)设于过热器的左端,换热层(2)设于过热器的右端,所述换热层(2)右下壁上设有蒸汽进口(9)、左上壁上设有蒸汽出口(10);
所述换热层(2)内设有一组竖直的隔热板(4),且隔热板(4)上设有开口(5),相邻隔热板(4)的开口(5)上下交替设置;
所述换热层(2)内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水平的U形换热管(6),所述U形换热管(6)上设有一组储热器(7),所述U形换热管(6)自蒸汽进入方向后方设有吸热板(8);所述U形换热管(6)一端与导热油进口层(1)连接、另一端与导热油出口层(3)连接,使导热油进口层(1)与导热油出口层(3)通过U形换热管(6)连通;
所述储热器(7)包括导热壳体和填充于导热壳体内的相变材料;
所述吸热板(8)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吸热层(11)和隔热层(12);
所述导热壳体和吸热层(11)均由导热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复合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铁100份、铬11.2-13.1份、镍5.08-5.16份、硅0.83-0.99份、氮化钛0.4-0.8份、碳0.60-0.70份、锰0.65-0.78份、碳纳米管1-2份、纳米铜1-2份、纳米锌0.5-1.5份、壳聚糖2-4份。
作为改进,所述导热复合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铁100份、铬12.2-12.4份、镍5.12-5.14份、硅0.86-0.88份、碳0.64-0.66份、锰0.68-0.70份、氮化钛0.5-0.7份、碳纳米管1.4-1.6份、纳米铜1.4-1.6份、纳米锌0.8-1.2份、壳聚糖2.8-3.2份。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导热复合材料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铁100份、铬12.3份、镍5.13份、硅0.87份、碳0.65份、锰0.69份、氮化钛0.6份、碳纳米管1.5份、纳米铜1.5份、纳米锌1.0份、壳聚糖3.0份。
作为另一种改进,相邻隔板(7)的间距自左至右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