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专用小型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9985.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琴;张志勇;闻学政;张迎颖;宋伟;王岩;秦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娟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在线检测 自动控制装置 初步过滤 导通连接 电解池 生活污水深度处理 生物膜过滤池 生物膜过滤器 水质检测探头 农村分散式 小型装备 污染物 污水 电解装置 固态物质 固液分离 过滤净化 两组电极 生活污水 氧化还原 装置内壁 电极棒 过滤层 滤网层 生物膜 吸附水 底端 滤料 去除 电解 水体 清水 探测 指令 水质 传递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专用小型装备,包括初步过滤池,初步过滤池内设有固态物质滤网层和滤料过滤层进行污水的固液分离,初步过滤池导通连接生物膜过滤池,生物膜过滤池中分布若干生物膜过滤器通过生物膜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生物膜过滤器导通连接电解池,电解池内设有两组电极棒,电极棒连接电解装置对污水进行电解,氧化还原去除污染物,电解池导通连接水质在线检测装置,水质在线检测装置上设有自动控制装置,水质在线检测装置内壁的底端固定设有水质检测探头,水质检测探头探测水质并传递结果至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指令排放清水或将不合格水体重新过滤净化,对生活污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专用小型装备。
背景技术
农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基础,目前我国仍然有一半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是河流的污染来源之一,全国90%以上的生活污水或粪便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或湖泊等流域,如太湖、滇池的富营养化均有部分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水。农村污水的随意排放,旱厕的使用,造成江河湖泊流域、地下水等水环境受到污染,治理农村污水,不仅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还能控制流域的水质污染和湖泊的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环境,同时处理的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因此急需研究新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的多样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处理工艺。日本在1977年实行农村污水处理计划,成立农村污水处理协会,负责研究适合农村污水处理方案。其设计了JARUS模式的15种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工艺主要是生物膜法和浮游生物法,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到1996年底已经建成2000座农村小型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农业灌溉,污泥用作农田肥料。德国也很重视污水处理,到1992年全德国的污水接管率就达到92.2%。在相对集中的农村采用集中处理,对于分散的农村采用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主要以腐化池为主,外加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池、稳定塘等。韩国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采用小型、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工艺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缺点是占地大,受充分供氧、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
我国北方部分农村及沿海地区大部分农村配有污水处理系统,多以单村处理为主。如北京各村现在实行污水处理建设,多采单村处理模式,只有部分相对集中的村落采用集中处理。还有少数靠近城镇的村落,污水管接入城市集中处理管网。分散布置模式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膜法(MBR)、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等。目前我国靠近城市的村落可以接入城市管网,但是分散的、经济相对差的村落则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因此一些致力于环境治理的工作人员急需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专用小型装备来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污水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专用小型装备,针对我国目前分散的农村住户及其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先设置初步过滤池过滤污水中的杂物,后设置生物膜过滤池过滤污水中的细微颗粒,再设置电解池电解并沉淀其中的污染物,最后设置一个水质在线检测装置检测处理后的水质,并设置自动控制装置对几个污水处理环节进行管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9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