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接口的主备端口切换方法、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6523.8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赵杨旭峰;徐锋;吕屹;庞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达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11 | 分类号: | H04L12/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华冰;曾妮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接口 主用端口 流表项 主备 交换机 端口状态信息 存储装置 端口切换 实时获取 网络设备 匹配域 预设 备用端口 发生故障 虚拟专线 构建 获知 更新 | ||
本发明公开了聚合接口的主备端口切换方法、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聚合接口的多个端口中,将第一端口预设为主用端口,将第二端口预设为备用端口;在端点交换机的当前所用流表项的匹配域中,将主用端口标识为第一端口;实时获取主用端口的当前端口状态信息;当主用端口的状态为DOWN时,更新端点交换机的当前所用流表项使当前所用流表项的匹配域中主用端口的标识为第二端口。本发明在为虚拟专线构建聚合接口后,通过实时获取端点交换机当前所用流表项的端口状态信息,可以获知聚合接口的主用端口是否发生故障,从而可以及时的进行主备端口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聚合接口的主备端口切换方法、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可以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使网络架构摆脱了硬件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具体来说,基于SDN,企业便可以像升级、安装软件一样对网络架构进行修改,来满足企业对于整个网站架构的调整、扩容或升级,而作为底层硬件的交换机、路由器等实体设备则无需替换,这样,不但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网络架构迭代周期也将大大缩短。
OpenFlow的原理包括,SDN中各网络设备分别维护一个流表(FlowTable),并按照流表中相应的表项的记录来作为数据的转发依据;而流表的生成、维护更新和下发则是由SDN中的控制器(Controller)来实现。
基于SDN的虚拟网络(VLL),又可以称之为虚拟专线,具体是指网络运营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为企业提供高速的网络隧道;通过该虚拟专线,可以使企业实现城际间的互联,或是跨云端的互联,如AWS(亚马逊云端)和阿里云之间的互联。
虚拟专线的网络隧道包括途径的多个网间设备,构成一个网络专线;构成虚拟专线的网间设备中,位于虚拟专线两端的网间设备的端口可以被称为endpoint,具体来说,可以包括起始端endpoint和终点端endpoint,其中起始端endpoint是指数据在虚拟专线的进口端,终点端endpoint是指数据在虚拟专线的出口端;由于虚拟专线的数据流是双向的,所以每个虚拟专线的起始端endpoint和终点端endpoint根据数据的流向的不同是可以互换的。
现有技术中,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endpoint对应一个对端用户设备,即,通过构建聚合接口的方式来保证虚拟专线的高可用性。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虚拟专线的聚合接口中,需要多个端口需要均处于活动模式时,才能确保在某一端口故障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虚拟专线的可用性,从而造成当接入侧的SDN交换机的网卡为主备模式时,SDN交换机的链路聚合模式无法满足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链路聚合模式的环境下,实现聚合接口中主备端口的切换,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接口的主备端口切换方法,包括步骤:
为虚拟专线构建聚合接口,所述聚合接口包括多个端口;
在所述聚合接口的多个端口中,将第一端口预设为主用端口,将第二端口预设为备用端口;
在端点交换机的当前所用流表项的匹配域中,将主用端口标识为所述第一端口;
实时获取所述主用端口的当前端口状态信息;
当所述主用端口的状态为DOWN时,通过更新所述端点交换机的所述当前所用流表项,使所述当前所用流表项的匹配域中主用端口的标识为所述第二端口。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为虚拟专线构建聚合接口,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达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达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6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