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5908.2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 兼用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培育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步骤一、选择1‑2年生黑胡桃实生苗木;步骤二、整地和营造黑胡桃用材林;步骤三、造林后立即灌水,1周后紧连2水,之后按黑胡桃用材林管理方法管理;步骤四、黑胡桃苗木成活生长一年后,在第二年的春季萌芽前,对成活林木全部进行平茬,平茬高度在林木地表上5cm;步骤五、平茬后加强水肥管理,在萌条生长到20‑30cm时定芽,选择一个生长最健壮的直立萌条作为保留培养干,其余的萌条全部剪去或抺去;步骤六、嫁接:嫁接部位在培养的黑胡桃树干地上高度2.2‑2.4米处;步骤七、嫁接管理;步骤八、更新与采伐:根据核桃和黑胡桃的生命周期,按照果材兼用林经营的强度一般50‑70年需要采伐和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五大功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近期内我国每年将完成新造林600万公顷,通过植树造林实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国家木材和粮油安全战略、固碳减排战略、增绿惠民战略和繁荣生态文化战略等五大战略。
核桃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位居世界四大坚果之首,我国是核桃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之一,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中国核桃除海南、台湾个别省份外均有种植。核桃属高大乔木,根系发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强的防尘、净化空气作用,核桃不仅是经济树种,还是优良的生态先锋树种和用材树种。核桃仁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传统的营养保健果品,随着人们对核桃营养价值的认识和购买能力的增加,促使核桃价格在国、内外一路走高,当前每公斤达到30-40元,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核桃产业已成为许多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15年底,中国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275万亩,核桃坚果产量128万吨,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尽管中国核桃消费总量很大,但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中国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核桃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核桃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核桃又是木本油料战略性树种,是重要的油料能源资源,油料安全,核桃担当大任,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的发展。当前每年我国营造核桃经济林几百万亩。
在木材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木材与木制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为5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15.78%。其中进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2.2亿立方米,国产商品材产量仅0.8亿立方米(主要是人工速生丰产林),近几年我国实施生态规划、停止采伐以后,木材供给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硬木的需求基本全部依靠进口。为此国家拟布局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建设六大用材林基地,每年完成千万亩的用材林基地建设。美国黑胡桃简称为黑胡桃,黑胡桃树高可达4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黑胡桃木生长于美国东部地区,当前在国内已成功引种,在国内各省份广有栽培,表现良好。黑胡桃木是一种中等密度的坚韧硬木材,抗弯强度和断裂强度适中,刚性低,蒸汽弯曲性能良好,具有耐冲撞磨擦,耐腐朽,容易乾燥,少变形,易施工,易于胶合等优良特性。收缩率小,使它能够适用于多变的气候环境中,都不会发生开裂等问题。深色、高贵、奇异、豪华,这些词语就是对黑胡桃木恰当的描述。这些独到之处,让黑胡桃木身价居高不下,当前黑胡桃木市价为2万元/立方米左右,所以,运用黑胡桃木做的纯实木家具自然也比其他一般家具贵不少。黑胡桃是国内外公认的非常优良的用材林树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业科学院,未经新疆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