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射频消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5775.9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冉海涛;杨露;成涓;曹阳;过源;刘逢秋;陈瑜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N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射频 消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靶向射频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率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传统乳腺癌手术主要是通过完整切除乳腺腺体、尽量切除皮下淋巴管网(薄皮瓣,无论多薄,均不可能完全切除皮下淋巴管网),清扫腋窝淋巴结,甚至锁骨上下淋巴结或者胸骨旁淋巴结清扫,而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达到4枚以上、肿块大于5cm、肿瘤位于内侧等情况下均需要行放疗,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随着乳腺手术逐步缩小,保乳手术(仅切除部分乳腺组织)逐渐增多,但保乳手术也必须术后加做放疗,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相关文献报道减少局部复发也可同时减少远处转移的可能。
对于乳腺癌的局部复发,主要原因是存在于淋巴系统内的肿瘤细胞,传统手术的薄皮瓣仍不能达到完全清除皮下的淋巴系统,而且皮瓣过薄可能导致皮瓣的缺血坏死;保乳手术则完全没有清除皮下的淋巴系统。因此,放疗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射线杀灭淋巴管网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
公开/公告号为CN10150244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射频消融系统,包括消融控制器及射频消融装置。消融控制装置用于产生射频能量、并根据设定的程序以及通过射频消融装置获取的消融部位的电导值、对产生的射频能量进行控制、按照预设的程序产生激发电流、接收射频消融装置利用激发电流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判断消融是否成功;射频消融装置用于接收射频能量进行射频消融;将消融部位的电导值返回消融控制装置;利用消融控制装置产生的激发电流对消融部位进行导电状态测量,将测量结果返回消融控制装置。
但是采用上述或现有的射频消融系统进行的放疗没有靶向性,对射线照射的部位均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副反应较多: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包炎等,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临床医生处理起来也是非常棘手的。
目前,针对浅表脏器肿瘤(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阴茎癌、黑色素瘤)淋巴系统转移的治疗还未见有靶向治疗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射频消融系统。该射频消融系统可靶向治疗浅表脏器肿瘤淋巴系统转移,减少局部复发,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甚至替代放疗对淋巴转移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射频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生成和发射激光信号、照射淋巴结区域的照射头;
用于检测照射区域温度的红外线测温仪;
淋巴结示踪剂;
和中控系统,中控系统包括激光波长控制单元、温度监控单元和报警单元,激光波长控制单元用于调控激光信号生成与强度;温度监控单元接收红外线测温仪的温度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温度参数进行比较,温度信号超出预设的温度参数时,生成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报警单元,报警单元接收报警信号后发出报警信息。
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正常组织细胞在高温条件下能持续耐受47℃达1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持续耐受43℃1h,47℃和43℃持续lh被称为正常组织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不可逆损害的临界温度,这是热疗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光热治疗法是利用具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材料,将其注射入人体内部,利用靶向性识别技术聚集在肿瘤组织附近,并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这些光热转换效率较高的材料包括了贵金属纳米粒子、炭类材料、有机染料物质等。结合乳腺外科本来的进展,大多数病人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前均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探查、活检,而这种探查活检均会注射染料,而这些染料就包括了:亚甲蓝、吲哚菁绿(有机染料物质),纳米炭(炭类材料)。而这些注射的材料通过乳晕区及肿瘤部位皮下注射(模仿肿瘤的淋巴道转移途径),并不是仅仅达到前哨淋巴结的位置,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这些染料会到达肿瘤可能会到达的局部淋巴系统的各个区域,并充满整个区域淋巴系统,且不易进入血液循环和侵染周围组织。这时,以适当能量及特定波长的射频激光辐照,激发淋巴系统内的染料,产生光热效应,达到对淋巴系统内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