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地雨水调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54792.0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胡毅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雨水 调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保护、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坡地雨水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其中湿塘、雨水湿地生态效应显著,景观效果好,并可有效削减较大区域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峰值流量,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场地要求较严格,通常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同时,由于湿塘、雨水湿地等对环境敏感,极易受到污染,因此在建设时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对建设者的建设水平要求较高。在后期维护方面,因其极易受到污染,因此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与精力进行后期维护管理。鉴于此,亟需发明一种低建设费用、低管护费用、管护周期长的雨水调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本发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与技术提供一种坡地雨水调控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地雨水调控系统,包括进水系统、调蓄系统和补水系统;所述的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过滤网筛、出水口和种植槽;
所述调蓄系统包括湿塘、跌水、陡坡和雨水湿地;
所述补水系统包括补水管、水泵和水压力感应器;
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湿塘上方与坡地上部连接,且沿坡地等高线布置,接收雨水;
所述进水口位于进水系统上部,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滤网筛,过滤初期雨水杂物;所述种植槽位于进水口旁边一侧,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系统的下方;
所述湿塘位于出水口下方,雨水经初期处理后由出水口流入湿塘;
所述湿塘设有若干个,所述相邻湿塘之间设有跌水和陡坡,所述跌水与位于上方的湿塘相连,所述陡坡与位于下方的湿塘相连,位于最下方的湿塘为雨水湿地;
所述雨水湿地与进水系统之间通过补水管连接,所述补水管上连接有水压力感应器和水泵,所述水压力感应器位于湿塘底部,同时在湿塘内部四周及底部铺设有防渗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植槽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陶粒、植被种植土层、土工布、生物炭改良土壤层、砾石排水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湿塘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覆盖层、植被种植土层、生物炭改良土壤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跌水和陡坡由混凝土筑成,所述跌水高度为70cm~120cm,当湿塘内水位过高时,水溢过跌水经陡坡流入雨水湿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水系统整体由钢材制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水系统的过滤网筛为单独可更换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补水管最上方为倒U型管,防止初期雨水流入雨水湿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水管管道整体采用pvc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蓄系统的陡坡坡面采用波纹处理形成陡坡波纹,雨水流经时增加雨水载氧量,陡坡上方还设有木栈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湿地面积大于坡地上设置的湿塘,是大型储水区域,干旱时为上部湿塘供水,此外,雨水湿地设置有应急补水(排水)装置,通过管道接至市政给水(排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管护费用低,管护周期长。本发明通过过滤网筛过滤初期雨水杂质,可有效减少湿塘内的杂物,保护湿塘与雨水湿地的生态系统,减少管理周期,只需不定期对网筛进行简单清理,延长湿塘与雨水湿地的清理周期;自动补水系统的设计减少了管护时间,系统正常运行下几乎不用耗费人力管理,极大地减少了管护成本。
2、建设简单。系统均应用现有的海绵城市技术进行建设,通过分化雨水径流量,从而减小雨水冲刷力度,因此不需进行大量的护坡、挡墙建设,只需建设湿塘所需蓄水要求高度的混凝土墙体,建设简单。
3、生态与景观效果更佳。系统将雨水进行多级处理,初期雨水经过网筛进行初步处理,再通过湿塘进行沉淀、净化,最后通过特殊设计的陡坡进行水体增氧处理,从而保证雨水湿地内的水质优良,使雨水湿地长期保持极佳的生态环境,适宜植物、微生物生长繁衍,达到最佳且持续的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雨水调控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进水系统正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水系统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补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跌水、陡坡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4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