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渣水洗分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2254.8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7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谢维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映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56 | 分类号: | B03B5/56;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許榮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洗 分选 系统 | ||
一种底渣水洗分选系统,适用于以作业用水对焚化炉产生的底渣进行水洗分选处理。流出该底渣水洗分选系统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该底渣水洗分选系统包含一底渣湿筛单元、一储水设备、及一个过滤单元。该底渣湿筛单元以该作业用水对该底渣进行湿式筛选处理而产生污水。该储水设备包括一个第一池及一个第二池。该底渣湿筛单元产生的污水流入该第一池降低酸碱值并消泡。该过滤单元以该第一池处理后的供水对该底渣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细集料,将产生的污水的一部分排放至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该过滤单元产生的污水的另一部分作为回收水,流入该第二池降低酸碱值并消泡,使得流出该第二池的回收水可再流回该底渣湿筛单元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焚化炉产生的底渣的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渣水洗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是人类高度工业化及都市化后所面临的重大环境课题。在众多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先用焚化炉将垃圾燃烧焚化后再加以处理是目前广被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用焚化炉燃烧来处理垃圾至少具有下列数项好处:(1)垃圾在经过燃烧焚化后可将垃圾的体积大幅地减小;(2)垃圾中所含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可通过焚化燃烧加以去除;(3)焚化炉的燃烧是在控制的环境下实施,其排放气体受到适当的监控及处理,可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及(4)燃烧后的底渣(Bottom Ash)可回收再利用,以提高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
经过焚化作业后,残留于焚化炉床的东西为底渣。目前所采取的底渣处理过程均为先贮存底渣后,再进行干式筛选、湿式筛选、磁选、涡电流选、破碎等步骤后以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参阅图1,现有焚化炉厂区中底渣湿筛系统101利用作业用水100来进行湿式筛选过程。接着,离开该底渣湿筛系统101的供水依序进入污水处理系统102、初沉池103、调匀池104、PH值调整池105、快混池106、慢混池107、终沉池108、缓冲池109、过滤设备110、活性碳吸附设备111及回收池112进行处理,最后流经放流池113进行排放。此外,流出该缓冲池109的部分供水以及流出该回收池112的部分供水可再流回该底渣湿筛系统101而能回收再利用。
然而,上述现有底渣湿筛系统101所产生的污水的处理成本较高,且回收水循环利用的效率较低而较不环保,因此,有必要寻求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渣水洗分选系统。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适用于以作业用水对焚化炉产生的底渣进行水洗分选处理。流出该底渣水洗分选系统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该底渣水洗分选系统包含一个底渣湿筛单元、一个储水设备,及一个过滤单元。该底渣湿筛单元用于以该作业用水对该底渣进行湿式筛选处理,且因而产生污水。该储水设备包括一个第一池及一个第二池,该底渣湿筛单元产生的污水流入该第一池降低酸碱值并消泡。该过滤单元用于以该第一池处理后的供水对该底渣进行过滤处理,以获得细集料,并将产生的污水的一部分排放至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该过滤单元产生的污水的另一部分作为回收水,流入该第二池降低酸碱值并消泡,使得流出该第二池的回收水可再流回该底渣湿筛单元回收利用。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该第一池中容置硫酸以降低该底渣湿筛单元产生的污水的酸碱值,且该第二池中容置硫酸以降低该过滤单元产生的污水的酸碱值。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该第一池中的硫酸以及该第二池中的硫酸使污水的酸碱值降低至pH6至pH8。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该第一池中容置消泡剂以对该底渣湿筛单元产生的污水进行消泡。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该第二池中容置消泡剂以对该过滤单元产生的污水进行消泡。
本发明底渣水洗分选系统,该储水设备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池中的搅拌机,该搅拌机具有一支铅直轴杆、一个用于驱动该轴杆转动的马达、一排固设于该轴杆下端部以能随该轴杆一起转动的链条,以及一排固设于该轴杆上端部以能随该轴杆一起转动的喷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映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映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22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