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气污染的新风系统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9956.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夏霖;谢成干;谢嘉豪;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夏霖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3/16;F24F13/28;B01D53/02;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区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污染 新风 系统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新风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净化大气污染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大气污染严重,催生了诸多种类的净化新风装置系统,主要有:物理过滤类HEPA、HV等吸附类活性炭、经典除尘类及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组合类。大气污染除了PM10、PM2.5外还有硝酸盐、硫酸盐、一氧化碳、TVOC、臭氧、氮氧及过氧化物等,一般HEPA对PM10、PM2.5过滤效果不错,但对其他过滤基本上无效果,此外,HEPA还存在使用寿命较短,更换耗材成本高,而且滤网易滋生霉菌等缺点。HV静电网受风流压力影响使用受局限,而放电式静电除尘有较好的除尘效果,但易产生臭氧及过氧化物不利于人体健康。吸附性材料,如活性炭类对气态有毒物质有良好的吸附净化效果,但有效期短且不易脱附,造成耗材成本较高,即使处理成相对纯度的纯净空气对人体健康也不如大自然中的空气对人体有益,原因是来自大自然的森林、海边、瀑布、山林的空气有大量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相关专家把清新空气的标准定义为含有 1200–1500个/cm3.S负离子的空气,而点位差放电产生的负离子在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伴生臭氧,而且负离子的质量也不同于自然界产生原生态负离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大气污染中的各种污染及有害有毒物质的净化广谱、效率高耗材少、运行成本低、运行益于人体健康多功能复合净化新风系统,此系统可广泛的用于各种公共建筑,民用建筑,机关,医院,学校,写字楼及MP认证的共建及国防建筑空间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污染的新风系统,具体结构为:
该系统由<1>复合吸附模块、<2>静电除尘模块、<3>物理过滤网膜、<4>电热脱附装置、<5>绝热壳体、<6>密封板、<7>风机、<8>进出风口组成。净化顺序结构为<8-1>进风口、<3-1>第一道物理过滤网、<2>静电除尘模块、<4>电热脱附装置、<1>复合吸附模块,<3-2>第二道物理过滤网,<6>密封板,<7>风机、 <8-2>出风口;各部分都以抽屉式结构安装于绝热机壳内。
所述的复合吸附模块由模块壳体<1-2>及装填其中的复合净化颗粒<1-1>组成,复合净化颗粒<1-1>具有一种或多种多孔吸附材料、负离子诱生材料、抗菌添加剂,颗粒可以是柱状,球状多种几何形状。
复合净化颗粒,主要由吸附材料、诱生负离子材料和抗菌材料组成,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的复合粉体与诱生的负离子粉体如电气石、六环石、赭石以一定的比例混合。
复合吸附模块在新风机组内由若干个矩形块拼合组成,矩形滤模块规则摆放在抽屉式匣腔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为:
(1)对于复合吸附颗粒的制造方法:
采用干法湿法制得4--9mm粒径的颗粒物经干燥、煅烧、干燥温度60--90℃, 3--6小时,经煅烧280℃--700℃,2--8小时,降温至60℃,经测试达到负离子释放量1500--2000个/cm3.S,密度0.6--0.78,对甲醛去除率>92%;
(2)壳体部件的制造方法:
绝热壳由外壳板和内壳板构成,之间为无机耐高温材料,内外壳板可以是金属板如内外壳板为1.5mmSUS304不锈钢板,无机耐高温材料为硅酸铝棉或二氧化硅泡沫,厚度40~70mm;
密封板<6>主要功能是将绝热壳体内吸附模块和脱附加热装置空间围护成一个五边形保温空间,在脱附加热装置启动时热量能够不流失,同时在环境空气品质较好无须处理时开启旁通门时密封过滤通道。
(3)制造一个10000m3/h的新风防霾机组具体为:
静电除尘模块规格:300×500×120,过流面积1.0m2,电位差9000V,额定功率185W;
绝热壳体规格:1300×1300×2600,内外壳板材料采用sus304不锈钢板 1.5mm厚度,绝热材料为100玻璃棉;
复合吸附模块规格1000×500×100,1.0m2;
脱附加热装置为石英管红外加热器功率为1500W;
采用直流变频风机功率5.5kW,工作风速2.5m/s,最大风量13000m3/h。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夏霖,未经谢夏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9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