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导轨装调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7954.8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成;杨蒲莉;罗志鹏;孙旭;邓平盛;周卫华;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李满 |
地址: | 432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导轨装调检测装置,它的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沿圆筒框架本体的周向设置,上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上导轨滑动配合,下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下导轨滑动配合,左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左导轨滑动配合,右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右导轨滑动配合,圆筒框架本体的圆心处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镜片水平设置,多个定位装置并排设置在平台上,多个定位装置用于对筒体的外侧壁进行夹持,平台上设有自准仪,所述自准仪的镜头能水平对准反射镜的镜片。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导轨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导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导轨装调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导轨是单组安装在敞开环境中,导轨安装检测较为简便,对于在半封闭(如筒体内)安装多组导轨,且导轨安装位置度和直线度等方面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导轨精度检测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中对导轨安装检测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自准仪(或测平测直仪)进行,然而,考虑到细长筒体内,操作空间狭小,而且安装调整均要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在此情况下现有的检测方式难以满足操作便利性和调整精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现有的检测方式比较适合单一导轨的检测,却难于执行多导轨的同步检测,特别是不能对现有筒体中常见的上下左右四导轨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相应地,相关领域亟需寻找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便满足多导轨的高精度同步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导轨装调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对其关键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进行设计,即便在细长筒体内和半封闭的状态下也能够很好地满足导轨的通过性检测需求,并适于对多导轨同步执行检测;此外,该检测装置还具备结构紧凑、便于操控、装调定位准确和制造成本低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导轨检测时对细长筒体进行定位装置,方便筒体固紧无松动,平稳放置在检测平台上,有利于保证导轨检测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设计的四导轨装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检测装置、平台和多个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圆筒框架本体、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所述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沿圆筒框架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上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上导轨滑动配合,下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下导轨滑动配合,左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左导轨滑动配合,右侧凸台滑块用于与筒体内壁的被测右导轨滑动配合,圆筒框架本体前端面的圆心处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镜片水平设置,多个定位装置并排设置在平台上,多个定位装置用于对筒体的外侧壁进行夹持,平台上设有自准仪,所述自准仪的物镜能水平对准反射镜的镜片。
每个定位装置均包括手轮、压紧块、弧形托架和框架,其中,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平台上,框架的中部设置弧形托架,框架的左右两侧为手轮支架,两个手轮支架上均设有螺孔,两个螺孔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杆,每个螺杆的内端面安装有压紧块,每个螺杆的外端面安装有手轮,所述弧形托架用于拖住筒体的底部外壁,两个压紧块用于压紧筒体的两侧外壁。
所述压紧块的压紧面为与筒体匹配的弧形压紧面。
所述压紧块的弧形压紧面上粘贴有软带。
所述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均有三个,以上三个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分别位于圆筒框架本体的前端、中部和后端;
所述上侧凸台滑块、下侧凸台滑块、左侧凸台滑块和右侧凸台滑块的滑轨接触面均安装有左滑板、右滑板和底滑板。
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的四导轨装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自准仪的视场中心与反射镜的中心调整至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79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