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6372.8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4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贺虎;宋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卓护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高锰酸钾 皮肤亲和性 保健作用 过氧化氢 强还原剂 氧化石墨 遇水生热 维生素C 陈艾叶 可循环 浓硫酸 生石灰 碳纤维 预氧化 陈放 热炙 填充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的制造方法,具体为以碳纤维为原材料通过预氧化、浓硫酸及高锰酸钾氧化、过氧化氢终氧化等三个阶段获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再通过强还原剂的维生素C获得无害且有保健作用的石墨烯骨架,又在骨架内填充遇水生热的生石灰和热炙效果最佳的陈放3年‑5年的陈艾叶末而最终获得。本发明的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皮肤亲和性好、使用方便、持续时间长、效果显著、可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但现有技术中真正有效的艾灸主要通过有多年经验的人手动操作,方便快捷的艾炙贴多为艾叶与胶片的机械结合,效果不好,且没有配套的热、磁作用,同时易伤害皮肤,生效时间短且持续性差,同时有些制作成本高的艾炙贴无法循环使用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市场上亟待一种皮肤亲和性好、使用方便、持续时间长、效果显著、可循环使用的艾炙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皮肤亲和性好、使用方便、持续时间长、效果显著、可循环使用的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造石墨烯骨架艾炙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石墨烯骨架制备
①采用单根直径5μm-7μm的碳纤维采用渔网针法编织成9层-15层结构的网,控制网孔间隙0.1mm-0.3mm,编织时以每3层-5层为一复合层获得内有两个空包的三复合层碳纤维网;
②将编织好的碳纤维网置于550℃-600℃有氧环境内,保持3h-3.5h,获得预氧化碳纤维网;
③将步骤②获得的预氧化碳纤维网缓慢沉入盛放有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中,获得第一混合液;
④在步骤③获得的第一混合液中缓慢添加原碳纤维总质量5倍-6倍的高锰酸钾粉末,并采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持续2h-3h,获得第二混合液;
⑤将盛放有第二混合液的容器缓慢放入冰水浴桶中,保持容器开口处在冰水液水平面上方,并在容器内放置水银温度计;
⑥在第二混合液内缓慢滴加纯净水,加入速度控制在容器内液体温度不高于40℃,滴加总体积为第二混合液总体积的2倍-2.5倍,获得第三混合液;
⑦在第三混合液内滴加体积分数3%-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至第三混合液内不再有气泡产生,滤除液体,获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
⑧将步骤⑦获得的氧化石墨浸入纯净水中,缓慢加热至50℃-60℃,持续加入维生素C粉末,至反应完结,滤除液体,获得纯化后内部有两个空包的石墨烯骨架,所述两个空包为第一空包和第二空包;
2)艾炙贴制备
①将新鲜艾叶陈放3年-5年,获得陈艾;
②将陈艾机械粉碎为尺寸0.5mm-2mm的碎末,填充进第二空包;
③在第一空包内部填充粒径0.5mm-1.5mm的生石灰;
④在第一空包远离第二空包的外表面粘贴矩形胶片,即获得所需石墨烯骨架艾炙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卓护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卓护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6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