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电控机械驱动式定向通信天线架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5035.7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盖恩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西二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电控 机械 驱动 定向 通信 天线 架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电控机械驱动式定向通信天线架设装置,属于现代通信周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信是所有技术发展的基础,任何新生事物或科技进步,离不开通信,通信也让世界变得更小,让人与人的距离变得更近,通信无处不在,大家最为直接、认知接触到的通信就是电话、网络、数据传输等,这其中,尤以移动通信,应用最为广泛,它实现了人们的电话通讯、移动设备上网等,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基于对通信网络的架设,定向天线是通信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多设置于高楼顶部等高位,用于实现定向工作,定向天线在架设中,需要呈现一定的角度进行设置,并且进行悬挂,而这架设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将定向天线托起,再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电控机械结构设计,能够便捷实现定向天线架设安装,提高工作效率的全电控机械驱动式定向通信天线架设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全电控机械驱动式定向通信天线架设装置,包括立杆、定向天线本体、基板、滑轮、绳索、铰链、底座套筒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第一转动电机、第二转动电机、控制按钮、电机驱动电路、至少两个电机驱动轮;第二转动电机经过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第一转动电机、控制按钮,以及各个电机驱动轮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第二转动电机进行供电;控制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设置于立杆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立杆外表面;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第二转动电机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立杆外表面竖直设置贯穿其上下端的滑槽,各个电机驱动轮分别设置于基板的背面上,且所有电机驱动轮的转动面共面,各个电机驱动轮活动内嵌于立杆外表面的滑槽中,基板随各个电机驱动轮沿滑槽中的行走而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且基板的长边所在直线与立杆的中心线相平行;定向天线本体背面的底端通过铰链、可拆卸式地与基板正面的底端活动连接;滑轮设置于基板正面的顶端,第一转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基板的正面,且第一转动电机的位置低于滑轮的位置,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电机的驱动杆上,绳索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后,与定向天线本体背面的顶端可拆分式连接;第二转动电机位于立杆底端的下方,立杆的底端与第二转动电机的驱动杆相连,且立杆的中心线与第二转动电机的驱动杆共线,第二转动电机的外径大于的外径;底座套筒的顶端敞开,且底座套筒顶端敞开口的内径大于第二转动电机的外径,第二转动电机由底座套筒的顶端敞开口放入底座套筒中,且固定设置于底座套筒中,底座套筒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指定通信天线架设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为第一无刷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为第二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电机驱动轮均为无刷电机驱动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部供电网。
本发明所述一种全电控机械驱动式定向通信天线架设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盖恩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盖恩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5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