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避免药液污染并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4977.3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勇;陈紫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3 | 代理人: | 周孝湖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药液 污染 重复使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避免药液污染并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是一个医疗常见行为,传统的注射是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反复抽吸药液后注射到人体内,这种一次性的注射器不可重复使用,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在注射过程中药液与空气接触易被二次污染。人体的血管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注射则是将药液间接或直接注入到这个封闭的系统中。一旦输入到血管中的药液含有热源、细菌,患者马上就会产生发热、心悸、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目前,注射过程能够产生二次污染的环节主要有以下两个:1、注射器从药液瓶中抽取药液时;2、药液在注射器内接触空气。为了避免材料的浪费、避免对药液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开发一种清洁卫生并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的可避免药液污染并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避免药液污染并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包括中空的注射器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注射器壳体的内腔中的活塞杆,所述注射器壳体的一端敞口,另一端设有用于穿设针头的头部,所述活塞杆从注射器壳体的敞口端伸出,所述注射器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用于容纳药袋和活塞杆的空腔,注射器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的连接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头部均为空心半圆柱形,所述连接环环绕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头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时,第一壳体的头部伸入所述连接环内进行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上沿开有通槽,所述通槽于连接环的内侧设有开口,使得通槽与外部连通,通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头部的宽度,第一壳体的头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的边缘处设置有防止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发生径向滑动的径向限位结构。
更优选的,所述径向限位结构包括沿注射器的轴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沿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一凸缘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边下沿内侧,所述径向限位结构还包括沿注射器的轴向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沿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二凸缘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边上沿外侧。
更优选的,两条所述第二凸缘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两条所述第一凸缘外侧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壳体的敞口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时的轴向位移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端的限位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敞口端的与所述限位齿相匹配的限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将注射器壳体设置为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在注射器壳体上设置用于连接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结构。使用时,先分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药液软袋放入注射器壳体的空腔中,然后扣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推动活塞杆即可进行注射。该注射器使用时药液直接注射进入患者体内,不接触空气,可避免二次污染,并且药液不与注射器壳体直接接触,注射器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采用环绕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头部的连接环作为连接结构,将第一壳体的头部伸入连接环内进行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该注射器使用的便捷性。
(3)在连接环的上沿开设通槽,该通槽于连接环的内侧设有开口,通槽与外部连通,通槽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壳体的头部的宽度,第一壳体的头部的长度大于通槽的长度。当需要分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只需将第一壳体向后滑动一小段距离再向上抬起使第一壳体的头部从通槽处伸出即可,而无需使第一壳体的头部完全从连接环退出,进一步提高了该注射器使用的便捷性。
(4)通过设置径向限位结构和轴向限位结构,避免扣合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径向相对位移和轴向相对位移,提高了该注射器扣合后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文理学院,未经湖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4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