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据手机上网日志预测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4918.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肖佳坤;詹义;袁晓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6;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 12223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据 手机 上网 日志 预测 手机信号 强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手机上网日志(httplog数据)预测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其步骤为:根据httplog数据中的IMSI和时间字段,在MME数据中找到对应的用户三元组,通过用户三元组可以在MR数据中提取对应的信号强度数据,将信号强度数据与httplog数据结合成为训练数据,进行数据统计、特征抽取、模型构建、模型训练,最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根据httplog数据预测手机信号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手机上网日志预测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通过对大量上网日志的统计和分析,掌握用户的上网情况,可以推测用户的访问行为喜好,进而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与营销。也可以结合用户行为和基站情况,进行网络优化,提高用户体验。在网络优化过程中,用户手机的信号强度是极为重要的数据,但其只存储在MR数据中。MR数据是指信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一次数据,也就是说任何处于开机状态的手机每480ms向基站发送一次数据,因此每天会产生大量MR数据,其存储代价很大,运营商很难把MR数据全部存储下来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有技术只能通过MR数据获得信号强度,没有其他技术来测定手机信号强度,因此通过手机上网日志数据来预测手机信号强度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节约存储成本,又可以将MR数据与上网日志数据相结合进行网络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手机上网日志数据的手机信号强度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预测当前用户手机的信号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根据手机上网日志预测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详细步骤包括:
第1、获取当前周期所有手机的httplog数据,提取IMSI和时间字段;
定义1:httplog数据;
httplog数据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网络时,基站所保存的日志数据。该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有:
(1)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手机的基本信息,如手机号码、手机串号、所使用的浏览器、下载及上传的数据流量大小等。
(2)基站信息:主要包括用户所连接基站的基本信息,如基站经纬度、基站所在的行政区域、基站ID等。
(3)行为信息:指用户的具体上网行为,如访问的网址、使用的应用类型、http传输字段类型等。
(4)时间信息:指用户发生上网行为时,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如:上网行为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TCP建链响应时间、业务时延等。
定义2:IMSI字段;
IMSI字段是指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IMSI字段总长度不超过15位,同样使用0~9的数字。
对httplog数据的IMSI和时间字段进行抽取,因为这两个字段属于httplog数据的基本字段,若有任意字段为空,则认为该条数据不完整,舍弃该条数据。
第2、找到httplog数据对应的用户三元组;
第2.1、获取手机MME数据,提取IMSI、时间和用户三元组字段;
定义3:MME数据;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数据是3GPP协议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UE(User Equipment)的定位,传呼过程,包括中继,简单的说MME是负责信令处理部分。MME数据中有IMSI、时间以及用户三元组字段,可以建立三者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4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垃圾桶及管理方法
- 下一篇:wifi热点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