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2654.0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6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荆继远;王太权;陈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H04R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陈振楔;李悦 |
地址: | 518019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音响 点播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画像标签判断步骤:判断用户画像标签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执行歌曲识别步骤,如果不存在,则获取用户画像标签,所述用户画像标签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歌曲识别步骤:识别用户点播歌曲;信号切换步骤:根据外部环境数据进行无线信号切换,所述外部环境数据包括使用环境数据和网络质量数据;音质切换步骤:根据用户画像标签对点播歌曲进行音质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网络质量数据和使用环境数据来自适应分级控制输出的音质表现,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交互的体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音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音箱作为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将之辐射至空间。互联网时代用户面对的将不再是各种家电和移动设备的零散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音响系统亦不例外。功能日趋智能化的音箱在继承传统音响系统功能的同时,更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入口,将把家庭的安全、娱乐、饮食、健康等结合起来。
音箱直接与人的听觉打交道,人耳对复杂声音的音色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由此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成为一个音响系统音质好坏的重要标准。对于传统音箱主要技术指标有:频率特性、信噪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立体声分离度、立体声平衡度等。全球进入数字音乐时代,智能音箱作为满足人工智能交互的最佳输入方式的同时,其输出的音质表现亦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音质的商业模式势必得到延展。
智能音箱的输出音质不仅取决于传统音箱的主要技术指标,还与其网络连接特性紧密相关,比如无线网络(IEEE 802.11协议,WiFi)的频带、信道、发射功率等。目前主流的无线网络设备不管是IEEE 802.11b/g还是IEEE 802.11b/g/n一般都支持2.4GHz和5GHz这两个公共频段。常用的2.4GHz(2.4~2.4835GHz)频带,其可用带宽为83.5MHz,一共有14个信道,每个信道的有效宽度是20MHz,另外还有2MHz的强制隔离频带。它们的中心频率虽然不同,但是因为都占据一定的频率范围,所以会有一些相互重叠的情况。此外,很多无线网络设备开始使用5GHz附近(5.15~5.85GHz)的频带,该频段在划分信道时,每个信道与相邻信道都不发生重叠,因而干扰较小,但是5GHz频率较高,在空间传输时衰减较为严重,因而如果距离稍远,性能会严重降低。值得关注是,除了无线网络,微波、红外线、蓝牙(IEEE802.15协议)的工作频段也都有在2.4GHz范围内的,两者在不同的协议下进行通信,互相将对方传输的信号识别为噪声所以,因而会对无线网络传输造成干扰,这正是影响智能音箱输出音质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没有基于无线网络信道连接质量,自适应分级控制智能音箱输出音质的解决方案。
但是,现有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非特定人的不同使用环境,以及用户在互联网上所点播数字音乐的不同压缩等级和格式等情况,这些也是影响智能音箱输出音质的重要选项。目前尚没有基于使用环境、用户画像等信息,自适应分级控制智能音箱输出音质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其能解决音质自适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解决音质自适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解决音质自适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音响的点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画像标签判断步骤:判断用户画像标签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执行歌曲识别步骤,如果不存在,则获取用户画像标签,所述用户画像标签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