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状液中酶催化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0087.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中;张杜炎;李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P7/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还原 刺激 响应 pickering 乳状液 催化 有机 化学反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状液中酶催化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该乳状液体系中,酶负载到乳状液的界面上,极大增强了反应底物与脂肪酶的接触机会,促进反应高效地进行;反应过程中无需搅拌,静置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乳状液通电氧化或向其中加入微量的氧化剂,乳状液能实现可控分离,并能实现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和酶的回收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状液中酶催化有机反应,属于物理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酶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催化剂,目前酶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较为普遍。但常规的酶催化反应是在纯有机溶剂或者有机/水两相体系中进行,有机溶剂直接与酶接触,导致酶活力下降,且酶回收难、循环利用率低,同时酶与反应底物的接触有限,导致反应的转化率较低,因此极大限制了酶在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工业化应用。
Pickering乳状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在表面活性固体颗粒界面膜作用下形成的分散体系。目前已在乳制品制备、日用化工、有机合成及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在Pickering乳状液中进行酶催化有机/水两相反应,水相微环境不仅使得酶活力得以保持,也为反应提供了巨大的相界面。但由于乳状液的稳定性强,使得乳状液的破乳及固体颗粒回收成为难题。
为了满足应用需求,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开关性或响应性的胶体颗粒,其触发机制包括氧化-还原,CO2/N2,磁,pH,温度,光等。然而这类胶体颗粒大多为功能高分子颗粒,一般通过化学合成法得到且合成制备相当复杂,不具有普适性及较广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因此利用开关型Pickering乳状液作为酶催化有机/水两相反应的反应介质,不仅可以实现反应的高效转化,也可实现乳状液的简易破乳及固体颗粒、酶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酶催化反应效率低、酶回收难及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一种具有氧化还原响应性能的Pickering乳状液作为脂肪酶催化有机/水两相反应的反应介质。一方面,该Pickering乳状液体系可以提供巨大的相界面来促进反应的高效进行;另一方面,当反应结束后,仅需在室温下向乳状液中通电氧化或加入微量的氧化剂,致使表面活性剂被氧化,从而实现乳状液的破乳分离,水相仍保留有酶和被氧化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加入油相、通电还原或加入还原剂,均质后重新得到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并应用到新的反应循环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先利用二茂铁基季铵盐对无机纳米颗粒表面改性,使得纳米颗粒表面从强亲水性变成双亲性,以此改性颗粒制备Pickering乳状液,并将其应用于酶催化有机反应中,其中所用的无机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碳酸钙、水滑石中的一种或几种颗粒,原生粒径为2-200nm,以水相为基准的使用浓度(质量分数)为0.05%~10%;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如下:
R=C6~C20直链或支链、饱和或不饱和、含有或不含有羰基的烷基;X为卤素中的氯、溴、碘、氟中的一种元素;该表面活性剂以水相为基准的使用浓度为0mol·L-1~3×10-3mol·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