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0046.6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岳红彦;张宏杰;高鑫;王宝;宋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03C17/34;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石墨 空心球 ito 玻璃 电极 制备 应用 | ||
1.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在于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模板法
配制0.2-0.5M的NiCl2·6H2O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放置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待其溶解均匀后加入10-20M的水合肼(N2H4·H2O),溶液变为浅紫色,步骤一1)中磁力搅拌器的搅拌速率为300-500r/min;步骤一1)中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80%;
用去离子水清洗烧杯壁,冲去烧杯边缘所残留的浅紫色黏着物,待其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30M的NaOH溶液,反应12h后溶液底部是黑色球,上层为澄清溶液,步骤一2)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50%;
将步骤一2)中得到的黑色球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抽滤,最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镍球模板;
二、碳化包覆法
将步骤一3)中得到的镍球加入到烧瓶中,加三甘醇40mL,向其中加入几滴NaOH溶液,在300-500r/min的搅拌速率下,180-240℃加热回流10-14h;步骤二1)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0%;
将步骤二1)中得到的产物冷却、过滤、洗净、干燥最终得到黑色粉末,将黑色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在Ar保护下400-550℃碳化处理1-2h,步骤二2)的升温速率为10-20℃/min;
将步骤二2)中得到的粉末用浓度为1-5mol/L的稀盐酸进行刻蚀,去除镍球模板,之后过滤、洗净、干燥得到三维石墨烯空心球粉末,步骤二3)中刻蚀是将碳化处理后得到的石墨烯包裹的镍球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用80-100℃的盐酸溶液中刻蚀,待镍刻蚀干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4次并在抽滤瓶上过滤,最后将得到的三维石墨烯空心球;
三、自动喷涂法
1)将步骤二3)中得到的三维石墨烯空心球与20mL的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得到悬浮液;
2) ITO玻璃的清洗:分别在丙酮溶液、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min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将六块ITO玻璃固定在自动喷涂设备的加热板上,用透明胶带将ITO玻璃夹电极一侧固定在加热板上,保证在检测时电极能够与ITO玻璃直接接触;
3)将步骤三1)中得到的悬浮液置于喷枪中,通过自动喷涂设备将其喷涂在步骤三2)中得到的ITO玻璃上,制备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整个喷涂过程是在10psi进气压下来进行的,步骤三3)中喷枪的喷嘴到ITO玻璃的距离为10-20 cm,加热盘温度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2)中用去离子水清洗烧杯壁,冲去烧杯边缘所残留的浅紫色黏着物,待其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30M的NaOH溶液,反应12h后溶液底部是黑色球,上层为澄清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1)中将步骤一3)中得到的镍球加入到烧瓶中,加三甘醇40mL,向其中加入几滴NaOH溶液,在300-500r/min的搅拌速率下,180-240℃加热回流10-14 h,步骤二1)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2)将步骤二1)中得到的产物冷却、过滤、洗净、干燥最终得到黑色粉末,将黑色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在Ar保护下400-550℃碳化处理1-2 h,步骤二2)的升温速率为10-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石墨烯空心球/ITO玻璃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3)中将步骤二2)得到的粉末用浓度为1-5mol/L的稀盐酸进行刻蚀,去除镍球模板,过滤、洗净、干燥得到三维石墨烯空心球粉末,步骤二3)中刻蚀是将碳化处理后得到的石墨烯包裹的镍球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用80-100℃的盐酸溶液中刻蚀,待镍刻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4次并在抽滤瓶上过滤,最后将得到的三维石墨烯空心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00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