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9349.6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侯磊;吴志远;谢虎;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B10/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传输 设备 增强 告警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告警处理模块建立三层告警表;2、告警处理模块获取设备当前存在的所有物理告警并记录在实际物理告警表中;3、告警处理模块采用告警抑制运算对实际物理告警表中记录的所有物理告警进行过滤处理并记录在告警汇总表中;4、告警处理模块对告警汇总表进行检查,并将检查产生的告警结果记录在用户上报告警表中,同时向用户上报检查产生的告警结果。本发明能根据业务保护倒换状态动态地更新告警关系模型,从而解决了在告警抑制运算中保护倒换状态的变化导致告警上报的检测点不同,影响告警相关性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传输设备一般指波分复用(WDM)、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分组传送网(PTN)和光传输网(OTN)等设备,广泛应用于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传送网。光传输设备往往在光层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电层采用映射、复用和交叉等技术,使得传输网可以灵活高效地传输各种业务颗粒度的数据流。光传输设备支持丰富的开销管理协议,可以实现同时对业务进行端到端和多个分段进行性能监视。光传输设备还提供了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如基于光通路数据单元(OUUk)层的光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共享环网保护、基于电层的子网连接保护、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等。
随着光传输网结构的复杂性和灵活度的增加,每台光传输设备包含越来越多的软件和硬件模块,这些软硬件模块包括光纤都可能会发生故障。按照协议规定,一个故障通常会在设备上产生大量的告警,比如说一个网元设备故障可能会产生一个网元告警、多个板卡告警以及该板卡上所有端口和所有业务上报告警,而作为真正的故障原因的网元设备告警就会淹没在这些告警中。如何对这些海量的告警进行快速有效地分析,更快地发现故障根源,通用的做法是对告警进行抑制运算。告警处理模块根据告警关系模型确定每个告警的优先级,上报告警时用高优先级的告警抑制低优先级的告警,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告警结果进行过滤。比如,上述的网元设备告警相对于板卡告警、端口告警以及业务告警属于高优先级告警,一旦上报就会清除属于该设备产生的板卡告警、端口告警以及业务告警在内的所有低优先级的告警,让用户一目了然地发现故障根源。
支持业务保护功能的光传输设备可以在网络发生故障(比如断光纤或信号误码)时把业务切换至备用通道上,提供业务自动恢复能力。保护倒换发生后,一般的业务就不再在原来的端口及通道上,那么继续用原来的物理检测点上的告警来参与告警抑制分析显然是错误的,告警检测点应该要随着业务切换进行转移。
现有的告警抑制的实现中有的完全不考虑保护状态的变化,有的通过在最终告警信息上增加一个业务来源点来标示告警所在业务,但是忽视了保护状态的变化导致告警上报的检测点不同,对告警相关性的分析会产生影响,可能出现应该过滤的告警未被屏蔽,或者应该显示的告警却被过滤掉的情况。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96877.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告警检测方法;又例如,专利公告号为US8166352B2的美国专利公开的告警抑制方法。
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能根据保护配置以及倒换状态信息来更换关系模型,重新分析告警相关性,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故障根源,为光传输设备提供更好更有效的维护手段和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告警抑制方法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该告警抑制方法根据保护倒换状态来准确地抑制告警,减少告警抑制处理时间,减少记录告警状态占用的内存空间。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光传输设备的增强型告警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9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