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NH3高灵敏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8368.7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姚路;陈祥;阚瑞峰;杨晨光;胡迈;许振宇;范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nh3 灵敏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调谐二极管波长调制吸收光谱(WMS-TDLAS)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NH3高灵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了NOX的过量排放,因此对工业废气的脱硝处理意义重大。其中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成熟可靠,应用广泛,脱硝效率高。在SCR过程中,过量的NH3使用会导致脱硝效率饱和,NH3无法完全反应并随废气逃逸至空气中。NH3的过量排放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而且NH3作为二次细颗粒物的主要前体物,对雾霾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因此进行NH3高灵敏度检测系统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NH3的测量主要包括化学方法和间接吸收光谱方法,这些方法大多对工作环境具有较高要求,且需要对采样气体进行预处理,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基于波长调制的可调谐半导体吸收光谱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时间响应快等特点,是痕量气体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高选择性:目标气体合适吸收谱线的选取可以完全避开其他气体的干扰。这一特性与其它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高灵敏度:多次反射吸收池的设计可使测量精度达到ppm量级,因此可应用于工业废气中NH3(ppm量级)的测量。
(3)时间响应快:在不失灵敏度的情况下,其时间分辨率可以在ms量级。
(4)不需预处理:传统监测方法需要对废气进行采样,制样等过程。波长调制吸收光谱技术不需要预处理,避免了引入额外的误差。
(5)抗干扰能力强:波长调制光谱技术采用的调制频率一般在kHz量级,可以有效消除低频进气湍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便携式NH3高灵敏检测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检测系统要求较小的体积,同时需要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这就需要采用嵌入式系统,将系统集成,采用多次反射吸收池来增加光程,同时采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提高光谱信噪比。
2.NH3在工业废气中浓度相对比较低,因而探测器探测到的噪声比较大。采集系统需要集成低噪声的信号调理电路,实现探测器的弱电流到电压的转换和信号滤波调理等功能。普通商用激光器驱动因体积大﹑功耗高,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小型化激光器驱动,小型化激光器驱动需要高的电流控制精度(0.1%)和温度控制精度(0.1℃)。
3. NH3在常温下的强吸附性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较大误差,因此需要使用PID控制方法将测量池控温至200℃(±2℃),减小氨吸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传统的直接吸收光谱在吸收池进气时,测量信号受湍流影响,信号畸变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需要采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将待测信号提高至较高频率,消除湍流对浓度反演的影响。
5. 传统的波长调制算法对ADC的采样率要求较高,通常为调制信号的几十倍至数百倍,达到MHz量级,且数字锁相算法较为复杂,计算耗时长,对主芯片ADC的速度,内存大小,计算速度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DSP主芯片,此处改进了波长调制光谱的解调算法,在采样率达到调制频率的四倍时,实现谐波信号的反演,在保证反演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浓度结果的计算速度,减少了片上内存的使用,节约了硬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NH3高灵敏检测系统,以实现小的体积以及高灵敏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NH3高灵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光学系统、多次反射吸收池、电子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有分布反馈激光器、激光器驱动器、光纤、准直器,激光器驱动器与分布反馈激光器控制连接,分布反馈激光器的激光出射端通过光纤连接至准直器;所述多次反射吸收池上设有激光入射端口、激光出射端口;所述电子学系统包括有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MCU、上位机,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MC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MCU的信号输出端与激光器驱动器、上位机连接;所述准直器、探测器分别设置在多次反射吸收池的激光入射端口、激光出射端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8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