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锁及开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3729.9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地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67/02;E05B67/06;E05B67/38;E05B45/06;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1543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锁 开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挂锁及开锁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203179127U公开了一种电子挂锁,包括锁体、锁梁及锁芯,所述锁体内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有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装置、开关装置;所述电路板包括处理器,以及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射频识别单元、时钟单元、存储单元;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用于发射或接收信息,所述时钟单元提供开/闭锁的时间信息,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开/闭锁信息和时间信息以方便用户查看开/闭锁的时间记录,所述开关装置用于触发上述动作。该专利文献自述用户能方便查看开/闭的信息,安全方便;每把锁内置有不同的ID,可以通过所述ID信息区分物品或箱,避免人工逐个对物品或箱实施检查,有效节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体积小,适用于安装在移动物品或箱体上。但该专利文献提供的电子挂锁的开锁方式为传统的钥匙开锁,容易出现钥匙弄丢的情况,另外也未提供防水结构,挂锁内部的电子元件容易因为进水而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锁及开锁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挂锁,包含外壳、锁扣以及开锁机构;
所述外壳包含前壳体与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紧固连接;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形成容物空间;
开锁机构位于所述容物空间内;
锁扣包含自由端与驱动端,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
自由端与驱动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内;
锁扣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锁合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变;
所述打开状态下,自由端端面离开第一开孔;所述锁合状态下,自由端端面位于第一开孔内;
开锁机构能够驱动锁扣从锁合状态转变到打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驱动端通过弹出弹簧与外壳相连;锁合状态下,弹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驱动端上设置有卡槽;开锁机构包含卡子滑动块;
卡子滑动块包含卡合部、后推部以及归位部;卡合部、后推部、归位部依次连接;
归位部通过归位弹簧与壳体相连;锁合状态下,卡合部与卡槽卡合。
优选地,所述开锁机构还包含电机;
后推部包含槽沟,槽沟靠近归位部所在端的槽壁面构成推面;
电机包含推杆;推杆能够将推面沿卡合部到归位部的方向推动。
优选地,所述槽沟包含堵转面;
开锁机构包含控制器;控制器包含堵转断电模块;
当推杆旋转至与堵转面接触时,电机发生堵转,在堵转断电模块的控制下对电机断电。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含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包含以下模块:
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所述信号包含开锁信号与指纹录入信号;
指纹录入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指纹录入信号,录入解锁指纹;
指纹识别模块:判断试图开锁的指纹是否为解锁指纹;
第一指令生成模块: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开锁信号,或者指纹识别模块判定试图开锁的指纹是解锁指纹时,生成开锁指令。
优选地,开锁模块还包含自动报警模块;所述自动报警模块包含以下模块:
安全模式启动模块:所述信号还包含安全模式启动信号,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安全模式启动信号后,启动安全模式;
距离判断模块:启动安全模式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设定距离范围内;
第二指令生成模块:若距离判断模块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设定距离范围之外,则生成报警指令。
优选地,前壳体与后壳体旋转卡合连接;
前壳体上设置有止退块;第一开孔的孔底面上设置有止退螺孔;
前壳体与后壳体旋转卡合后,使用止退螺钉穿过止退螺孔与止退块接触,限制止退块的周向位移。
优选地,前壳体包含前防护板、触摸板以及扣环;
触摸板上设置有指纹窗口;前防护板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止退块设置在扣环上;
前防护板、触摸板、扣环依次通过防水双面胶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信号接收步骤: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所述信号包含开锁信号与指纹录入信号;
指纹录入步骤:根据指纹录入信号,录入解锁指纹;
指纹识别步骤:判断试图开锁的指纹是否为解锁指纹;
第一指令生成步骤:根据开锁信号,或者判定试图开锁的指纹是解锁指纹时,生成开锁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地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地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