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控压气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3430.3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莫皓然;莫立邦;陈世昌;韩永隆;李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闻卿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压气 装置 | ||
一种动态控压气垫装置,设置于鞋的底部,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包含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以气体通道相连通,分别并对应于使用者之前、后足底而设置,通过第一气体泵将气体导入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体泵将气体导入第二气囊,使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内部充气增压,以增加使用者之前、后足底支撑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尤指一种以气体泵进行充气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鞋底的缓震性及支撑性是鞋类用品中分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运动鞋或工作鞋来说更是重要。举例来说,当鞋底缓震性不足时,使用者穿着鞋类运动或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足部或膝盖疼痛,更有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当鞋底支撑性不足时,使用者穿着鞋类运动或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使用者足部扭伤或鞋子损坏。
大部分的传统鞋类是以泡棉填充于底部,藉此以提供使用者足部的支撑及缓震,并可依据使用者足部的形状或施力方式,于特定的施力位置上设置不同密度的泡棉,藉此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鞋类穿着体验。然而,一般泡棉经一段时间穿着后,容易导致泡棉弹性耗损,进而失去避震及支撑的效果。此外,依据使用者穿着习惯客制鞋底泡棉之前,必须先长时间观察使用者穿鞋的习惯,甚至需要通过检测仪器以取得足部压力的相关数据,此过程会造成制造成本、时间及人力的浪费,对部分有高足弓或扁平足脚型的人很不友善,亦导致穿着时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市售的鞋款之中,亦有部分鞋款是以气垫、胶垫或弹簧片设置于鞋底,以提供缓震及支撑,然而该类鞋款亦无法依据使用者穿着需求以调整其气垫或胶垫内部的压力,不但无法满足每个人不同脚型及使用习惯的需求,亦无法提供舒适的穿著脚感。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前述习知技术的缺失,而研发出一种可调整压力的鞋底,并达到舒适、缓震及支撑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控压气垫装置,以达到调整鞋底压力,并同时兼具舒适性、缓震性及支撑力等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一种动态控压气垫装置,适用于一鞋,鞋还包含底部,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包含第一气囊,设置于底部,并对应于使用者之前足底而设置;第二气囊,设置于底部,并对应于使用者之后足底而设置;气体通道,连通于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之间;第一气体泵,设置并封闭于气体通道之中;第二气体泵,设置并封闭于气体通道之中;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底部,邻近于第一气囊而设置;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底部,邻近于第二气囊而设置;以及控制模块,与第一气体泵、第二气体泵、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电性连接;其中,当第一传感器感测到使用者之前足底施力大于一特定的第一重力值区间时,第一传感器发送一第一感测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依据第一感测信号致能第一气体泵,使第一气体泵将气体导入第一气囊中,使第一气囊内部充气增压,以增加使用者之前足底支撑力;当第二传感器感测到使用者之后足底施力大于一特定的第二重力值区间时,第二传感器发送一第二感测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依据第二感测信号致能第二气体泵,使第二气体泵将气体导入第二气囊中,使第二气囊内部充气增压,以增加使用者之后足底支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应用于球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应用于球鞋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应用于球鞋的底部俯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动态控压气垫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4B为图1的动态控压气垫装置应用于球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4B的球鞋的穿着状态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第一气体泵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第一气体泵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