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电梯对讲监视和轿厢显示监测一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1533.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3/00;B66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电梯 对讲 监视 显示 监测 一体 系统 | ||
智能型电梯对讲监视和轿厢显示监测一体系统,涉及电梯监控系统。包括机房对讲主机、轿顶对讲机、底坑对讲机、监控室对讲主机、监控室同轴线视频信号接收/发送机、网络摄像交换机;机房对讲主机安装于机房,机房对讲主机通过通讯线路分别连接轿顶对讲机、底坑对讲机、轿厢显示器、监控室单局或多局对讲主机;机房对讲机上有听筒、话筒、内部四方呼叫装置和全方位五方呼叫装置;轿顶对讲机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底坑对讲机安装在电梯的坑底,底坑对讲机上有内部四方呼叫装置和全方位五方呼叫装置;轿厢显示器安装在电梯轿厢内。解决了紧急状况发生时,无需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的前提下被困人员也能得到救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梯对讲和轿厢显示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6126537U公开了可选择通话和不间断视频的电梯专用对讲监视一体装置,该专利的可选择通话和不间断视频的电梯专用对讲监视一体装置做到了在电梯维保人员之间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中使用电梯对讲机互相联络时不会打扰到监控室值班人员,在监控室有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当被困在电梯轿厢的人员需要救援时则按一下轿厢内对讲机的呼叫按钮即能令到值班人员明确是有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必须立即接听对讲机和通知救援,达到及时求救和救援目的,也能够保证无论电梯对讲系统在通话状态还是在挂机状态和市电停电时间不超过应急电源放电时间长度的情况下保持不间断视频信号的接收和传输而达到在监控室可不间断查看到轿厢人员使用电梯和人员身体状况、安全情况的目的(前提是监控室有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一、仍然存在需要持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之外的第三方人员在轿厢顶进行安装摄像头及线路施工的风险问题。
二、存在需要满足监控室有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完全作用的不足。因为无法排除值守人员可能会耍滑偷懒或疲劳瞌睡、使用单位可能会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值守人员和减少值守时间、电梯到监控室的通讯线路可能出现异常损坏等情况,如当有丧失行为能力或丧失部分行为能力的人员(例如精神病人、智障人士)、智力不成熟人员(例如幼童)在没有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员陪同的情况下进入电梯轿厢,电梯关好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该人员被困轿厢内,这样的被困人员不懂得怎样进行求救或没有求救意识,加上假如适逢通讯线路或监控室显示器异常或值班人员疏忽未留意到众多视频画面中有该电梯出现故障及轿厢有被困人员的画面或者值班室值班人员未能按规定做到全天候每天24小时值守,就会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甚至发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四条(三)规定的: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一般事故;严重情况时可能会发生由于被困人员未被及时发现被困电梯轿厢导致被困人员因被困时间过长饥渴致死的惨剧,所以缺少冗余考虑存在不足之处。
三、存在局限于使用+、-、R、L四线类型通讯方式的不足。
另外,现用的轿厢显示器的功能只局限于显示所在楼层位置、运行方向、是否超载、日期时间、简单画面等信息。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梯对讲系统缺点是:需要满足监控室有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被困人员在需要救援时按一下轿厢内对讲机的呼叫按钮才能令值班人员明确是有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必须立即接听对讲机和通知救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电梯对讲监视和轿厢显示监测一体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紧急状况发生时,无需值班人员全天候专心值守的前提下被困人员也能得到救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型电梯对讲监视和轿厢显示监测一体系统,包括机房对讲主机、轿顶对讲机、底坑对讲机、监控室对讲主机、监控室同轴线视频信号接收/发送机、网络摄像交换机、应急电源装置;
机房对讲主机安装于机房,机房对讲主机通过通讯线路分别连接轿顶对讲机、底坑对讲机、轿厢显示器、监控室单局或多局对讲主机;机房对讲机上有听筒、话筒、内部四方呼叫装置和全方位五方呼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1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液压缸
- 下一篇:物联网终端指纹考勤打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