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6454.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1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苟锐锋;任军辉;王浩;杨帆;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强宏超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接地 引线 监视 装置 元件 额定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的方法,可以准确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避雷器的参考电压、配合电流、残压和能量吸收能力等重要参数,并确定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中电容器和电抗器的绝缘水平和冲击电流数据,防止由于过电压产生造成的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绝缘击穿事故,避免系统检测不到接地极线路发生的故障甚至是直流系统停运,保证大区电网的稳定运行,为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需配置一定数量的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ElectrodeLine Impedance Supervision,ELIS),用以实时监测接地极线路的阻抗变化情况,从而检测到各种运行工况下接地极线路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定位故障点,以便尽早排除故障,减少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停运时间并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
电力系统过电压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流输电系统在遭受雷击、操作、故障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过电压后一旦发生设备绝缘击穿事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直流系统停运,更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负荷中心失去大容量的电力供应,进而危及大区电网的稳定运行,后果将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的暂态额定值一般由工程经验直接给出,这往往造成了设备过大的电气绝缘裕度,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对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的暂态额定值进行准确的仿真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的方法,对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的暂态额定值进行准确 仿真研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的方法,在软件上搭建仿真模型,仿真模拟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严苛暂态工况;即对阻断滤波器接地极线路侧对地故障和注流回路滤波器电容器高压端对地故障两种故障工况分别搭建模型进行仿真,获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
进一步,阻断滤波器设备端对地由中性母线避雷器E保护,设备端间由并联于电抗器L1上的避雷器FL1保护;注流回路滤波器电抗器L2端间由并联避雷器FL2保护,端对地由避雷器FL2和避雷器FL2D串联保护,电容器C2由中性母线避雷器E保护。
进一步,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元件暂态额定值时需考虑电容器的寄生电感和连接导线的杂散电感。
进一步,所述的阻断滤波器接地极线路侧对地故障在仿真时中性母线电容器需预充电至正常运行时的最大直流电压,对地故障发生后电容器通过电抗器放电,阻断滤波器元件上的端间电压持续时间很短,呈雷电波特性。
进一步,所述的阻断滤波器接地极线路侧对地故障在仿真时接地故障发生的位置应在中性母线阻断滤波器和注流回路滤波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注流回路滤波器电容器高压端对地故障在仿真时注流回路滤波器高压电容器C2需预充电至中性母线的操作冲击保护水平,对地故障发生后电容器C2通过电抗器L2放电,在电抗器端间形成瞬态过电压,呈雷电波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准确计算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避雷器的参考电压、配合电流、残压和能量吸收能力等重要参数,并确定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中 电容器和电抗器的绝缘水平和冲击电流数据,防止由于过电压产生造成的接地极引线监视装置绝缘击穿事故,避免系统检测不到接地极线路发生的故障甚至是直流系统停运,保证大区电网的稳定运行,为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避雷器配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6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