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采用机械设备制作的条形码编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5941.0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淼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码 条形码编码 机械设备 圆圈带 条形码印制 机械装置 间隔排列 首尾相连 转印方式 结束码 开始码 可选的 空间隔 条宽 窄条 制作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采用机械设备制作条形码的编码方法,条形码由十种字符条形码编码及可选的开始码和结束码组成,每一个字符条形码都具有相同的宽度,由2个条2个空间隔排列而成。将一个字符条形码8等分后,定义窄条窄空为其1个等分的宽度,宽条宽空为3个等分或5个等分的宽度,通过间隔排列组合正好可形成10种不同的编码。实际应用中可将本发明的十个条形码编码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盘或圆圈带,多个圆盘或圆圈带就能形成一组机械装置,采用转印方式就能将所需的条形码印制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维条形码的编码方法,尤其是一种可采用机械设备制作的条形码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条形码编码中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深色区域称为条,与之相对的浅色区域称为空。现有的一维条形码编码复杂,它们由多个条和空间隔排列而成,条空的数目非常之多,一般每个字符的条空总数都会超过5个,个别条形码编码条空甚至交叉排列,它们都具有较高的信息容量和纠错能力,所以导致制作设备和识别设备也都非常复杂昂贵,它们只能借助于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才能完成。而且条形码的附着物一般也只能是纸张等易于印制的软薄材料,如果要将条形码附着到厚重硬质或不规则材料之上,只能借助其他载体才能完成,如先印制于不干胶,再贴于其上。
如果有一种简单的条形码编码,它既能借助于电脑打印机来制作,又能采用机械设备制作,它就可适合各种生产环境,充分降低成本,为管理带来便利。本发明的条形码编码就是这样的一种编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条形码编码由开始码、字符码组、结束码组成。字符码组由单个或多个字符码组成,字符码则由十个不同的条形码编码组成,可分别代表0-9十个数字或其他十个字符。代表十个字符的条形码编码具有相同的条空总宽度,每个编码同2个条和2个空间隔排列组成,由条开始,空结束,可表示为“条空条空”。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直观,我们可将每个字符编码总宽度先8等分,条和空的每1小等分称之为“窄条”和“窄空”,与之对应的“宽条”和“宽空”的宽度占3等分或3等分以上。为了设计一组由2个条和2个空在8等分总宽度不变上的不同编码,“宽条”“宽空”只能占用3等分或 5等分宽。通过排列比较,最多只能形成10总不同的编码方式,正好代表10个不同的字符。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将单个字符宽度先6等分,窄条窄空仍然占1等分,而宽条宽空则只能是2等分或3等分,而2等分的宽条宽空与1等分的窄条窄空反差不大,稍有偏差就非常不利于识别,所以为了快速区分窄宽条空,本发明以8等分来设计,就能快速准确识别出结果。开始码和结束码起到分隔一个完整条形码的作用,所以在形态上要有别于上述10种编码。本发明的具体做法是开始码采用“窄条窄空窄条窄空”2条2空组成,结束码采用“宽条宽空宽条”2条1空组成。
本发明条形码编码是根据条空的窄宽变化来识别内容,只需要窄宽的相对变化,不需要它们的具体宽度。本发明的特点为:1编码方式简单,制作生产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可不用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采用成本更低的机械设备也可以完成。2识别方式简单,采用条空边沿的色差跳变技术就能快速识别。当扫描线从左至右或反方向穿过条形码条空时,由空到条或由条到空就会产生灰度跳变,记录跳变位置,求出相对最小间隔即为窄条和窄空的宽度,其他条空以此为基础就能分别得出条空的宽度,宽度在3倍以上5倍(或者比5倍更大的倍数,只要识别算法统一识别为宽条宽空即可)以下的条空即为宽条宽空,先识别开始码和结束码,然后中间的字符也能很快得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条形码编码方式,每个字符编码在8等分宽度中2条2空排列。
图2是本发明条形码十种条空排列方式,可代表十种编码,可代表0-9十个数字。
图3是本发明条形码一个实际例子,本条形码内容为数字16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淼,未经周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5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