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2608.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3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钟力;操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21/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主机 病毒 产品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管理模块和测试执行模块。其中,所述测试管理模块包括管理控制单元、测试用例库、病毒样本库、分析评判单元和测试报告单元,用于管理测试过程、测试用例和病毒样本,分析评判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所述测试执行模块包括C&C服务器、沙箱、病毒监控服务器和环境复原单元,用于执行测试任务并返回测试数据。同时还公开了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测试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准确度不够、过程不规范和测试内容不全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测试能力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领域,涉及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防病毒产品分为两种类型:网络防病毒产品和主机防病毒产品,前者通过截获并分析网络流量(数据包)来发现病毒,后者通过监控病毒在主机上的代码或行为来发现病毒。本发明内容针对主机防病毒产品。
现在病毒的概念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病毒、蠕虫、木马、bot程序、间谍软件和流氓软件等所有类型的恶意代码。病毒样本通常包括病毒样本和控制程序两部分,前者侵入到目标主机执行各种破坏活动,后者对病毒样本进行远程控制、升级更新等操作。防病毒产品是指能够对上述恶意代码进行检测、拦截和清除的安全产品。防病毒产品通常也包括检测端和监控端两部分,主机防病毒产品(网络版)的检测端安装在目标主机上,检测目标主机上是否有病毒,并把检测结果传至监控端;主机防病毒产品(单机版)通常只有检测端,安装在目标主机上。
网络防病毒测试相对发展成熟,可以进行一些自动化的测试,通过发送含有病毒样本或包含病毒特征的网络流量,看网络防病毒产品能否进行检测并拦截。例如,上海云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提出一种电力SCADA系统病毒分析测试床,针对电力SCADA病毒攻击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床;安天也提出了一种针对网络防病毒产品的测试方法。
对于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目前,静态测试发展较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只需要构建病毒特征文件,然后让主机防病毒产品去扫描这些特征文件,即可完成测试。动态测试则较为复杂,还没有形成测试系统和系统性的测试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手工测试,即根据主机防病毒产品的相关标准规范,搭建测试环境,运行获得的病毒样本来进行测试。由于资源(时间、环境、人力等)条件的限制,这会导致测试内容不全,测试过程不够规范,测试复杂度高,测试效率低。
针对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系统性不够:测试内容不全面,病毒样本从类型和数量上的覆盖度均不足,测试人员选择病毒样本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效率较低:主要通过手工测试,系统还原慢且可能存在遗留痕迹,测试过程存在不可控情况;有些高级恶意代码能够感知虚拟机环境,通过虚拟机进行测试存在测试不准确的情况;
(3)静态扫描测试居多:主要通过扫描病毒特征文件来测评主机防病毒产品的病毒检测能力,这种静态扫描测试对当前很多采用加密、加壳、变形技术的病毒是无效的,需要对主机防病毒产品做更多的动态测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主机防病毒产品的测试系统,其由测试管理模块和测试执行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管理模块,负责管理测试过程、测试用例和病毒样本,根据测试用例分发病毒样本至测试执行模块,分析评判测试执行模块传来的病毒检测数据,得到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所述测试执行模块,负责安装运行受测主机防病毒产品,根据具体的测试用例运行相应的病毒样本程序,获得受测主机防病毒产品的病毒检测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返回至测试管理模块。
所述测试管理模块与所述测试执行模块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6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