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2495.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其龙;李兵;周灿;王学同;肖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86;B01D53/48;B01D53/54;B01D53/76;B01J23/75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杨显俭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体化恶臭气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业企业排放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废气(如:造纸、橡胶、制药、食品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置产生的恶臭气体随风溢散到大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一般来说恶臭气体成分复杂,通常含有以下成分:硫化氢、氨气、含硫有机物、含氮有机物以及含有苯环有机物等。这些恶臭气体都有几个共同特点,即味道刺激性大,嗅觉阈值低。因此即使将恶臭气体处理降解到80%,人感觉到的气味也就是减小了不到一半。因此,对于工业恶臭气体处理,需要尽可能完全将其处理。
由于工业废气成分复杂,时常伴有水雾夹带或者油雾夹带,水(油)雾夹带的工业废气容易附着在废气处理设备的内部,造成设备处理效率下降,若不及时拆机清理,废气中夹带的水(油)雾甚至造成设备报废。目前工业废气预处理方法多为酸洗或者碱洗,其缺点为占地大,能耗高,污水外排需处理。
目前国内外治理恶臭的手段主要采用:生物除臭法、活性炭吸附法、等离子法、药液喷淋法、燃烧法等,这些方法存在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
中国专利201210320092.2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其结构如下:吸附器上设有工业废气入口,吸附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气粉混合器相连通,气粉混合器的出气口与带有引风机的布袋除尘器通过管道相接,布袋除尘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经引风机与烟囱相连通。该方案对水(油)雾几乎没有清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消除水(油)雾夹带,处理效率高、利用广谱复合紫外光技术、联合纳米光催化剂处理工业废气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进气口和出风口,进气口和出风口沿气流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流板、净化室和灯管模块,旋流板上设置有导叶片,旋流板安装在进气口上,净化室设置在进气口和出风口之间,且进气口与净化室相通,出风口与净化室相通,灯管模块设置在净化室中;所述灯管模块包括紫外灯管和带状泡沫镍,带状泡沫镍缠绕在紫外灯管上,带状泡沫镍的表面设置有二氧化钛层。将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的泡沫镍制成带状使其作为光催化剂,缠绕于紫外灯管上,使光催化剂完全暴露于紫外光下,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可用率,使纳米二氧化钛释放出更多羟基自由基。通过带状泡沫镍缠绕于紫外灯管上,使有机废气充分接触催化剂,提高了有机废气的降解率。旋流板的外径与风道的直径相同。旋流板的原理为,含水(油)雾的工业废气通过旋流板时,细小的液滴在旋流板内碰撞过程中团聚长成为较大的液滴,利用工业废气和废气中携带的液滴、尘的分离惯性不同,长大的液滴被甩到筒体内壁流动的液膜上,实现对液滴的捕捉。
本发明还包括挡风板和集水箱,挡风板和集水箱均设置在净化室中,且挡风板和集水箱均设置在净化室的底部。
本发明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设置在净化室的下方,且支腿与净化室相连。
本发明所述灯管模块包括一号灯管模块和二号灯管模块,一号灯管模块和二号灯管模块沿气流前进方向依次设置。
本发明所述旋流板的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连接冲洗水管路对旋流板清洗,旋流板也可单独拆下进行清洗。
本发明所述工业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流量监控装置,流量监控装置设置在进气口处。流量监控装置可根据有机废气气量变化自动调节工作的紫外灯管的数量,从而达到功率自动调节,节省运行成本。
本发明所述紫外灯管的发射波长为365nm、254nm和185nm。紫外灯管选用可发射波长为365nm、254nm和185nm三种紫外线的复合型高密度紫外灯管。254nm和185nm的紫外线能量高,可直接将硫有机物及胺有机物进行分解,365nm的紫外线更容易激发纳米二氧化钛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分解有机废气中几乎所有种类的有机分子。另外185nm紫外线还可以产生一定量的臭氧,也起到氧化分解有机废气分子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冻融试件箱的橡胶护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指标检测用微流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