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9071.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宏伟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王玉霞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型材 超高强度铝合金 重量份 合金技术领域 氧化物处理 铝合金 优选 制备 焊接 | ||
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属于合金技术领域,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2‑8%,Cr 3‑10%,V 1‑2%,Sb 2‑3%,Ba 1‑3%,余量为Al。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2.4‑7.5%,Cr 3.6‑9.4%,V 1.1‑1.9%,Sb 2.1‑2.8%,Ba 1.2‑2.8%,余量为Al。本发明铝合金型材,强度较以往铝合金增强了5‑8倍,以其为基础制备的型材,表面做了氧化物处理,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焊接要求,应用领域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型材,属于合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体元素和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但现有的铝合金大部分强度不够,无法满足高强度的焊接要求。
公开日为2015年09月30日、公开号为CN 104946939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原料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为: Al :65-75%,Si :25-28% ;Mg :0.8-1.2%;Cu :2.5-3.5% ;Fe :0.8-1.5% ;Zn :2.5-3.5% ; Cr :0.2-0.3% ;Ni :1.2% ;Mn :0.1-0.5% ; V :0.1-0.3% ;Yb :0.08-0.1% ;Co :0.1-0.4%。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 :熔融,将原料在温度为580-680℃下熔融; B :保温,铝合金在熔融状态下保持温度持续2-4s ; C :成型,将熔融的铝合金压射入模具型腔内,在压力为90-150MPa 下进行成型; D :取件,自然冷却后,打开模具通过自动取件机取出成型型材; E :精加工,对出模后的型材进行打磨,去除周边的毛刺; F :喷印,对精加工过后的型材编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铝合金型材,虽然加工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整体无气泡,表面光滑,铝合金型材整体机械性能良好;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损坏则可回收再利用,经济价值高,但是上述铝合金型材强度还是不能满足高强度的焊接要求。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铝合金型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型材,该铝合金型材,强度较以往铝合金增强了5-8倍,以其为基础制备的型材,表面做了氧化物处理,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焊接要求,应用领域广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型材,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2-8%,Cr 3-10%,V 1-2%,Sb 2-3%,Ba 1-3%,余量为Al。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2.4-7.5%,Cr 3.6-9.4%,V1.1-1.9%,Sb 2.1-2.8%,Ba 1.2-2.8%,余量为Al 。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3.1-6.9%,Cr 4.2-8.8%,V1.3-1.8%,Sb 2.2-2.7%,Ba 1.5-2.6%,余量为Al 。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3.6-6.2%,Cr 4.7-8.0%,V1.4-1.7%,Sb 2.4-2.6%,Ba 1.7-2.4%,余量为Al 。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Fe 4.2-5.7%,Cr 5.3-6.7%,V1.5-1.6%,Sb 2.5-2.6%,Ba 1.9-2.2%,余量为Al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宏伟,未经蒋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