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8861.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宇;谢成军;秦雪莲;袁成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432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盐 中亚 硝酸盐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食盐样品溶液:用去离子水溶解食盐样品,配制成浓度为0.1g/mL的食盐溶液;(2)将上述食盐溶液以1.2mL/min的流速流过EDTA型螯合树脂,收集滤出液Ⅰ;(3)将滤出液Ⅰ以1.5mL/min的流速流过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滤出液Ⅱ;(4)将滤出液Ⅱ以2.0mL/min的流速流过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大孔吸附树脂,收集滤出液Ⅲ;(5)采用重氮偶合光度法对滤出液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进行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很好消除食盐中金属离子、矿物元素和其它添加剂带来的干扰,具备检测结果准确、回收率高、精密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命线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食用盐工业作为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在食品中广为使用的添加调味料,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亚硝酸盐(NO2-)作为食品防腐剂和发色剂,能改善食品的色泽和口感,但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导致中毒。亚硝酸盐还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摄入可导致消化道癌症。亚硝酸盐对人的中毒量为0.3g~0.5g,致死量为3.0g。国家规定,食用盐中亚硝酸盐含量≤2mg/kg。另外亚硝酸盐与食用盐的外观极其相似,因误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亚硝酸盐测量较好的方法有导数紫外光度法,离子色谱紫外光度法,气体分子吸收光度法等,这些方法都能准确测量微量的NO2-,但都需要大型仪器,分析成本高。至今为止,国家仅建立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重氮偶合光度法(GB/T 5009.33-2008),但是对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尚未建立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而由于现有的营养专用盐等产品日益市场化,食盐中的众多金属离子和矿质元素等,以及食盐中常用的添加物碘酸钾,对采取重氮偶合光度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时,容易造成较大的干扰,使得采用该法测量的亚硝酸盐含量准确度不高,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适合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很好消除食盐中金属离子、矿物元素和其它添加剂带来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回收率和精密度得到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食盐样品溶液:移取10g食盐样品,用去离子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1g/mL的食盐溶液;
(2)将上述食盐溶液以1.2mL/min的流速流过EDTA型螯合树脂,收集滤出液Ⅰ;
(3)将滤出液Ⅰ以1.5mL/min的流速流过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滤出液Ⅱ;
(4)将滤出液Ⅱ以2.0mL/min的流速流过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脂大孔吸附树脂,收集滤出液Ⅲ;
(5)采用重氮偶合光度法对滤出液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上述测定方法中,所述EDTA型螯合树脂选用Chelex-100,树脂粒度为100-200目,树脂层直径为3~6mm,树脂层高度为6~8cm。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上述测定方法中,所述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粒度为100-150目,树脂层直径为4~7mm,树脂层高度为7~9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未经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8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