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码找回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8059.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友军;王蓓蓓;李显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宋扬,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找回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密码找回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在使用智能终端时,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一般都需要设置智能终端的锁屏密码。智能终端开启锁屏功能时,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智能终端,只有正确的输入锁屏密码解除锁屏功能,才能正常的使用智能终端内的功能。
但是,在用户忘记锁屏密码时,就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除智能终端的锁屏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刷机等方式移除智能终端的屏幕锁定,但是这会导致智能终端内的各种信息同时被清除。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找回密码的方法,例如回答密保问题,或使用终端再未解锁的情况下与预先设置好的供密码找回的联系号码进行交互,以重新获取解锁密码等,然而,这些方案都需要用户预先设置信息,如预先设置密保问题及其答案,预先设置获取密码的预设号码等,如果用户没有预先设置信息或是忘记密保问题的答案,就无法找回锁屏密码,给用户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码找回的方法及装置,根据用户的社交记录,获取社交联系对象,再根据这些社交联系对象的信息确定候选联系对象,将密码发送给候选联系对象,能够在用户没有预设信息的情况下找回密码,提高了密码找回的几率,并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密码找回的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密码找回请求,所述密码找回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号码;
获取与所述用户号码进行通信的社交联系对象信息;
根据预设规则,在获取到的所述社交联系对象信息中确定候选联系对象;
向所述候选联系对象发送所述用户终端的密码,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到所述密码。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密码找回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密码找回请求,所述密码找回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号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用户号码进行通信的社交联系对象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规则,在获取到的所述社交联系对象信息中确定候选联系对象;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候选联系对象发送所述用户终端的密码,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到所述密码。
本发明提供的密码找回的方法及装置的技术效果是:在不预设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找回密码,操作简单,使用时不受限制,更加方便。同时,通过通信记录筛选可信的候选联系对象,保证候选联系对象对于用户是可信的,从而确保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密码找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密码找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密码找回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密码找回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密码找回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密码找回方法适用于多种需要找回密码的应用场合,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以找回用户终端锁屏密码为例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仅对锁屏密码找回的方法。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密码找回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密码找回请求,密码找回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的用户号码。
由于用户号码可以作为用户终端所属用户的身份标识,因此在用户终端发送密码找回请求时,请求中至少要包括该用户终端的用户号码,以使接收请求消息的服务器获知需要找回密码的对象。
以找回用户终端的锁屏密码为例,其中,用户终端发送密码找回请求时,用户终端应能够与互联网连接,例如通过WiFi或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如果用户终端不具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条件,能够自动开启数据连接功能,使用户终端能够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值互联网。从而避免由于网络不可以的原因,导致无法及时找回锁屏密码。
另外,还可以为用户终端发送密码找回请求设置条件,例如用户终端统计用户连续解锁失败的次数大于阈值时,才会触发用户终端开启找回密码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8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厨房垃圾沼气转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用于细胞提取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