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锂-氧气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5236.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波;于越;鲍迪;徐吉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6 | 分类号: | H01M10/0566;H01M12/08;H01M2/16;H01M4/66;H01M4/90;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用电 氧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能与锂二次电池负极表面腐蚀物反应,形成含硅保护层的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锂‑氧气二次电池或锂硫电池。本发明从电解液方向入手,针对开放性体系的锂二次电池,锂表面上不可避免形成的腐蚀物氢氧化锂的特点,在电解液中加入硅酸酯类材料/硅烷类材料,易于与氢氧化锂发生反应生成含硅保护膜,有效地防止锂负极的进一步侵蚀,而且随着充放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硅酸酯/硅烷可以对保护膜进行动态修复,即在腐蚀的锂表面继续生长保护膜,因而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实时的对锂负极进行动态原位保护,效果更佳,保护层更致密,有效地减缓金属锂的腐蚀并显著的提高金属锂的可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空气或锂硫二次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锂-氧气二次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氧气二次电池或锂硫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锂-氧气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空气电池是化学电池的一种,构造原理与干电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它的正极活性物质取自空气中的氧或纯氧,也称为氧气电池,按负极材料通常分为锂-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以及镁-空气电池等。
锂-氧气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理论上来说,氧气作为正极反应物不受限,该电池的容量仅取决于锂电极,可以提供与汽油同等的能量,而且锂-空气电池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放电,因此这种电池可以更小、更轻,具有超高的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十倍以上)。此外,锂-氧气电池的正极所需的氧气来源于环境,使用方便,成本廉价等优点,而且锂-氧气电池的构造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因而近些年来,被领域内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器件,而得到广泛的研究。
然而锂-氧气电池大多都是理论上的优势,要能够拓展到应用领域,在投入实际应用之前还需要诸多方面的研究,仍然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其中负极锂的保护是最为领域内人员所关注的。这是由于锂-氧气二次电池独特的半开放、高腐蚀体系会在电池中引入氧气、水和强氧化性的正极反应中间体,上述杂质对活泼的金属锂造成不可逆的腐蚀,严重影响锂-氧气电池的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将负极锂消耗殆尽,金属锂的原子利用率低。
目前,对于锂-氧气电池的锂负极保护的方法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人造保护膜和新型隔膜的研究方面,用以抵抗高腐蚀环境。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反应工艺条件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昂贵的原料。
因此,如何对锂-氧气电池进行改进,解决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负极腐蚀问题,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已成为该领域内众多前沿科研人员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锂-氧气二次电池,特别是一种锂-氧气二次电池或锂硫电池用电解液和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锂-氧气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锂-氧气二次电池,在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原位对金属锂进行动态保护,保护效果更明显,保护层更加致密,可以有效地防止锂负极的腐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能与锂二次电池负极表面腐蚀物反应,形成含硅保护层的材料;
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锂-氧气二次电池或锂硫电池。
优选的,所述材料包括硅酸酯类材料和/或硅烷类材料;
所述腐蚀物包括氢氧化锂;
所述含硅保护层包括二氧化硅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硅酸酯类材料包括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硅酸四烯丙酯和四(二甲基硅基)原硅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硅烷类材料包括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三异丙基氯硅烷、甲基二苯基氯硅烷、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十二烷基二甲基氯硅烷和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5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