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大气颗粒物的道路防护林配置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0415.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8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霞;王彦辉;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大气 颗粒 道路 防护林 配置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控大气颗粒物的道路防护林配置结构及方法,本发明根据不同树种阻滞颗粒物的功能差异,将树种分为高颗粒物阻滞能力、中等颗粒物阻滞能力和低颗粒物阻滞能力的树种;根据不同树种配置方式阻滞颗粒物的功能差异,将不同树种的配置方式分为高颗粒物阻滞能力、中等颗粒物阻滞能力和低颗粒物阻滞能力的树种配置方式;依据道路不同的防护功能要求,选择抗逆性强的适宜性乔木和灌木;再确定阔叶树和针叶树比例;再选择合适的林木结构;最后针对道路防护林降低颗粒物危害的林木配置。本发明在配置中考虑乔灌木的种类、针阔比、郁闭度、疏透度、叶面积指数及地被覆盖等,发挥林木阻滞颗粒物的功能,降低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颗粒物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大气颗粒物的道路防护林配置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大气环境中液体和固体颗粒物的总称,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按颗粒物粒径可以划分为降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大于10μm,PM10)和飘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即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又可分为粗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介于2.5和10μm之间,PM2.5-10)和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PM2.5)。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随着吸入的PM2.5、PM10浓度的升高,可以造成敏感人群过早死亡率升高,造成人体内部呼吸、循环、免疫、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吸入高浓度的PM2.5、PM10也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由于PM2.5、PM10等颗粒物粒径非常小,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由车流产生的街尘污染持续攀升。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PM10和PM2.5中有20%左右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参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第35卷,第5期,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而受交通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交通干道及两侧街道的50m以内、1.7m以下的低空范围,此范围也正处于行人的呼吸区域,极易造成地面人群的受害(参见: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2006年,第21卷,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lution dispersion in an urbanstreet canyon)。因此,有效改善城市机动车污染是改善城市质量的必要举措。
绿色植物因其特殊的叶表面特征和冠层结构而具有滞留、吸附/吸收和过滤颗粒物的作用。因此,增大城市森林面积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理大气颗粒物的措施而加大了实施力度。从树木个体来看,树木的形态特征、树木所处的生长区域、季相变化和环境因子等影响其降尘和滞尘的功能;而从树木为主体的绿地来看,其面积大小、结构特征和季相变化等也直接影响到其对大气颗粒物的净化效果(参见: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5卷,第4期,6种城市绿地空气PM2.5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从城市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人们也希望通过加强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发挥城市森林树木对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为人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相对清洁的场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0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酿酒葡萄栽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胡桃移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