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密度和扩展网格的数据流聚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9733.1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杜韬;华峥;牟国栋;曲守宁;张坤;朱连江;王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张渲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密度 扩展 网格 数据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密度和扩展网格的数据流聚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各种传感设备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网络、传感器网络、电子商务、网络监控、气象环境监测以及金融零售企业等多个应用领域,产生了大量实时的动态数据,称之为流式数据。
与传统的数据类型不同,流式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无限长或未知长度,动态变化快,速率不稳定,访问历史数据成本高等特点。使用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来处理流式数据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基于数据流的聚类算法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的数据流聚类算法是基于距离的测量方法;对于具有连续属性的数据,集群的中心通常是质心,聚类的结果也偏球形,非凸数据的聚类质量较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基于密度和扩展网格的数据流聚类方法;以提升聚类的精度和效率,并有效地应用于大数据聚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数据流聚类算法人工设置聚类参数、初始质心选取不当、内存消耗大、聚类效率低等缺陷,通过对基于数据流的密度网格聚类算法进行改进,确保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聚类效果好、挖掘效率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首先在线层处理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数据流,得到初始聚类结果,根据数据流的更新信息,重新计算网格密度,不断更新聚类结果。首先假设数据集(S1,S2,…,Sd)具有d维属性,并且数据空间S=S1×S2×…×Sd是d维数据空间。x=(x1,x2,…,xd)表示在t时刻、数据空间S上的数据点集合。把数据空间的每个维度Si(1≤i≤d)划分成p份,相等长度且互不相交,在每个维度的正方向上延长区间的长度,从而形成有限的超矩形区域。每一个超矩形区域就是一个网格单元,任何一个数据集合x都可以映射到相应的网格单元,记为g(x)=(j1,j2,…,jd),其中ji=1,2…p,共有个网格单位。为了不失一般性,假设每个维度区间都是半开半闭的区间[lj,rj)(j=1,2,…,d),那么点集x就可以表示为x=[l1,r1)*[l2,r2)*…*[ld,rd)。
一般说来,网格内部的聚类密度值高于聚类以外密度值和边界点的密度值。聚类孤立点的密度值与聚类中心点的密度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相同的聚类集包含了相对较高密度点集合的连接区域,不同的聚类集合通过相对较低的密度点集合区域来区分,因此不同聚类之间的区域密度差异很大。在网格单元格中,找到网格的中心,就可以确定网格中的聚类个数。
由于集群中心点的密度不小于它邻近点的密度值,所以两个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会非常远。定义样本点x的密度值为ρx:
ρx=∑yχ(dxy-dc)(1)
其中dxy是从点y到点x的距离,dc是距离的临界值。而ρx是距离样本点x的距离小于dc的点的个数。
δ用于测量样本点x和其他局部密度大于其自身密度的样本点的距离。δx表示样本点x的排斥点。
δx=min(dxy)y:ρy>ρx(3)
排斥点越小,表示点x和点y越接近,点x对点y的依赖越大,点x越有可能是点y的聚类;排斥点越大,说明点x和点y之间的距离越远,点x对点y的依赖越小,点x越可能是异常值或者是其它聚类的点。数据点ρ和δ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9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