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栖机械化桥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9544.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桓耀辉;吴茂;陆凯;许冉;方俊;王瑞;余力;王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127 | 分类号: | E01D15/127;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李爱英 |
地址: | 4302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机械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栖机械化桥,该两栖机械化桥可以实现水陆两栖作业。在陆上使用时,桥跨可以与架桥车分离,架桥车直接将桥跨架设成应急桥梁,用于克服中小型沟壑、弹坑和小型河流;在水中使用时,整车直接进入水中,可以由一台装备形成漕渡门桥进行漕渡作业,也可以由一台装备形成浮桥或多台装备通过桥跨纵向联接形成浮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化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栖机械化桥。
背景技术
在自然灾害救援道路抢通和部队遂行机动保障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架设应急桥梁保障装备、车辆和人员通行,其中机械化桥以其机动性高、架设撤收速度快而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机械化桥主要有用于克服陆地沟壑的机械化桥和用于水中漕渡的各种舟桥、浮桥等,这两类应急桥梁产品能够解决大部分应急处置和保障任务,但这两类机械化桥用途相对固定,不能同时兼顾陆上和水中两种工况,造成执行保障任务时需要配置的装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影响保障效率和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栖机械化桥,该两栖机械化桥可以实现水陆两栖作业。在陆上使用时,桥跨可以与架桥车分离,架桥车直接将桥跨架设成应急桥梁,用于克服中小型沟壑、弹坑和小型河流;在水中使用时,整车直接进入水中,可以由一台装备形成漕渡门桥进行漕渡作业,也可以由一台装备形成浮桥或多台装备通过桥跨纵向联接形成浮桥。
一种两栖机械化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跨1和架桥车2;
所述桥跨1由两节端桥节和一节中间桥节组成,运输状态时两节端桥节通过纵向展桥机构折叠收拢在中间桥节上方,然后整体固定在架桥车2上;同时中间桥节两端内部还设置有纵向展桥机构;
所述架桥车2包括两栖底盘16、辅助浮力系统17以及架设机构20;
所述架设机构20包括架设油缸26、架设架27以及推桥装置28;
陆上架桥时,两栖底盘16用履带驱动架桥车2行进,通过纵向展桥机构将折叠收拢在中间桥节上方的两节端桥节展开至水平状态,通过推桥装置28将桥跨1水平推出架桥车2,通过架设油缸26驱动架设架27翻转将桥跨1放至地面,形成桥梁通道;
作为漕渡门桥时,两栖底盘16用水中推进器驱动架桥车2在水中行进,辅助浮力系统17用于为架桥车2提供浮力,通过纵向展桥机构将折叠收拢在中间桥节上方的两节端桥节展开至水平状态,并将一节端桥节搭接到岸,使得通载装备装载到桥跨1上,最后将两节端桥节通过纵向展桥机构收拢至设定角度,形成漕渡门桥;
作为浮桥时,两栖底盘16用水中推进器驱动架桥车2在水中行进,辅助浮力系统17用于为架桥车2提供浮力,通过纵向展桥机构将折叠收拢在中间桥节上方的两节端桥节展开至水平状态,最后将两个以上端桥节展开至水平状态的机械化桥依次纵向联接,形成浮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浮力系统17安装在两栖底盘16左右两侧;所述架设机构20安装在两栖底盘16尾部;
所述架设油缸26活塞杆端与架设架27前端上部支座铰接,并驱动架设架27进行上下摆动;所述架设架27前端下部支座与两栖底盘16尾部支座铰接;
所述架桥车2还包括支承架18和稳定支腿19,其中支承架18固定在两栖底盘16的上甲板;所述稳定支腿19左右对称地安装在支承架18尾端;
所述支承架18和架设架27的两个边粱外侧均设置有支承滚轮组。
进一步地,所述推桥装置28安装在架设架27内部,包括销齿轮29、轴30、传动机构31以及液压驱动机构32,其中轴30为销齿轮29和传动机构31的安装轴;
所述桥跨1沿长度方向还分别设置有滑道6和销齿条7;架设机构20工作时,滑道6用于与支承架18和架设架27上的支承滚轮组配合,销齿条7与销齿轮29配合,液压驱动机构32通过传动机构31驱动销齿轮29转动,进而通过销齿条带动桥跨水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9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