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8746.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代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卫东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9/02;H01B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强度 防雷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电缆属于电气设备中的二次设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缆抗拉性能差,在受到雷击时,其内的缆芯容易被烧断,严重影响电缆的推广与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包括:缆芯、绕包层、接地层、总屏蔽层和外护套;缆芯包括四根线芯、无卤聚酯芯体和吸热填充材料,四根线芯绕所述缆芯中心呈环状分布,无卤聚酯芯体位于所述线芯之间,并与之相抵,吸热填充材料填设于线芯和无卤聚酯芯体之间,使得所述缆芯具有圆形截面,绕包层由铝塑复合薄膜绕包在所述缆芯外周形成,接地层绕包在所述绕包层外周,总屏蔽层包覆在接地层外周,外护套包覆在所述总屏蔽层外周,接地层采用多根绞合的铜丝绕包而成,总屏蔽层采用钢丝和铜丝编织而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雷电缆,在受到雷击时,接地层短时发热量小,降低了缆芯因雷击被烧断的几率,并起到屏蔽电磁波的功能;在雷击情况下,线芯之间的吸热填充材料能够吸收进入线芯内热量,并可吸收线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线芯温度不会上升过高,保证了线芯的使用性能;线芯之间的无卤聚酯芯体具备优异的刚性、冲击韧性和耐热性,在受到外部应力时,其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缓冲大部分作用力,使得线芯不易发生断芯,保证了电力传输的稳定。本发明提出的耐热防雷控制电缆,抗拉性能好,电力传输稳定,在雷击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防雷电缆,包括:缆芯、绕包层4、接地层5、总屏蔽层6和外护套7;缆芯包括四根线芯1、无卤聚酯芯体2和吸热填充材料3,四根线芯1绕所述缆芯中心呈环状分布,无卤聚酯芯体2位于所述线芯1之间,并与之相抵,吸热填充材料3填设于线芯1和无卤聚酯芯体2之间,使得所述缆芯具有圆形截面,绕包层4由铝塑复合薄膜绕包在所述缆芯外周形成,接地层5绕包在所述绕包层4外周,总屏蔽层6包覆在接地层5外周,外护套7包覆在所述总屏蔽层6外周。
本实施例的电缆在受到雷击时,接地层5短时发热量小,降低了缆芯因雷击被烧断的几率,并起到屏蔽电磁波的功能;在雷击情况下,线芯1之间的吸热填充材料3能够吸收进入线芯1内热量,并可吸收线芯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线芯1温度不会上升过高,保证了线芯的使用性能;线芯1之间的无卤聚酯芯体2具备优异的刚性、冲击韧性和耐热性,在受到外部应力时,其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缓冲大部分作用力,使得线芯1不易发生断芯,保证了电力传输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的线芯1包括位于中部的导体11、依次包覆在导体11外周的绝缘层12和分屏蔽层13,绝缘层12采用聚氯乙烯挤包而成,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分屏蔽层13采用镀锌铜丝编织而成,分屏蔽层13的编织密度大于80%,分屏蔽层13不易氧化,且轻质柔软。
接地层5采用多根绞合的铜丝绕包而成,接地层5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在收到外部应力时,不易发生断裂,保证了其防雷性能。
总屏蔽层6采用钢丝和铜丝编织而成,在屏蔽外部的电磁波信号时,提升了电缆的抗拉强度。
本发明提出的耐热防雷控制电缆,抗拉性能好,电力传输稳定,在雷击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卫东,未经代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