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转印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6232.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2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开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苏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转 印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模内转印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包括有公模与母模,公模通常贯穿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浇口。为了取得较好外观的装饰成型品,注塑模具一般采用高速射胶成型。然而,在模内射胶成型时,高速射出的熔胶会将与浇口正对的具有转印层的箔膜上的油墨冲淡,甚至将所述箔膜吹皱,从而影响模内装饰成型品的品质。
于2010.11.10公告的公告号CN 101279487 B,名称为“模具”的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可于模内转印制程时对一箔膜预先施压,包括一开设于所述模具内的介质通道,一介质源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以向所述介质通道通入介质对所述箔膜施压,所述介质通道内设有一弹性约束的开关装置用于封闭所述介质通道的开口。该发明可通过一介质源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以向所述介质通道通入介质对箔膜施压,极大地延伸该箔膜本身的拉伸长度,且可达到使得箔膜即便是在小角度情况下也可与模穴完美贴合的效果。但是,该发明需要引入一介质源对箔膜施压,操作复杂。
于2014.12.03公告的公告号CN 203973936 U,名称为“一种模内转印模具”的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模内转印模具,包括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所述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公模部分和母模部分之间设有环绕所述产品型腔的压框,所述母模部分中设置有与所述压框固连的顶杆,所述产品型腔中开设有若干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与外界的吸气装置相连通,每个吸气孔上均安装有蜂窝透气螺丝。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吸气孔上安装蜂窝透气螺丝,当熔融塑料流动时,会被蜂窝透气螺丝上的小孔阻挡,使熔融塑料无法进入到吸气孔内部,清洁时,只需将蜂窝透气螺丝拆下即可,避免试模过程中模具反复下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蜂窝透气螺丝需要周期性进行清洁、保养,使用不够方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模内转印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模内转印品质的模内转印模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内转印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包括进料口、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的引流道、与所述引流道相连通的缓冲流道以及与所述引流道相连通的浇口,所述缓冲流道呈开口朝向所述引流道的U型设置,且所述浇口与所述引流道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流道包括远离所述浇口的闭口端和靠近所述浇口的开口端,所述缓冲流道的底部自所述闭口端向所述开口端向下倾斜延伸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引流道的水平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模还包括连接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引流道的连接流道,且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连接流道的部分呈锥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与所述引流道连接处设有自所述引流道向所述浇口延伸而成的抵挡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模内转印模具通过在浇口前设置U型缓冲流道以及抵挡部,降低了溶胶的流速,同时避免了高速溶胶正对箔膜注射而冲淡油墨或者吹皱箔膜,从而得到品质优良的成型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内转印模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模内转印模具合模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 中I所示范围的放大图。
100-模内转印模具;10-公模;11-突出部;101-内侧面;111-进料口;112-引流道;113-缓冲流道;1131-闭口端;1132-开口端;114-浇口;115-连接流道;116-抵挡部;20-母模;21-模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模内转印模具100,包括一公模10和与所述公模10对应的一母模20。
所述母模20设有一模穴21。
所述公模10 设有向所述母模20突出且与所述模穴21相匹配的突出部11。所述突出部11与所述模穴21之间形成与成型工件对应的型腔(未标号)。
所述公模10的所述突出部11包括一进料口111、与所述进料口111相连通的引流道112、连接所述进料口111与所述引流道112的连接流道115、与所述引流道112相连通的缓冲流道113以及与所述缓冲流道113相连通的浇口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开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开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6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维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
- 下一篇:开关电路、相关方法和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