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5424.3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明;喻红霞;王彦超;景亭;樊燕飞;刘重阳;何振宇;范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21/08 | 分类号: | E04F2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磊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梁 防火 保护 自动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包括位于钢梁下方的行走轨道、两个位于钢梁两侧的抹面板,所述抹面板的中部连接有涂料输送软管,所述涂料输送软管的端部为伸入抹面板内的输送接口,所述抹面板的一端连接有紧贴钢梁的端部封板,所述钢梁为工字型结构且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下方,所述抹面板的下端向下伸出有带蝶形螺母的螺纹杆,两个抹面板的下端通过底部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底部连接板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通孔甲,所述连接板的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均布且位于行走轨道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轨道的下方设有竖向支架,该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能够自主移动,而且不会洒落涂料,从而能够减少人工,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建筑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建筑中,钢梁需要喷涂防火涂料,目前的常用做法是用喷枪直接对着构件喷涂,然后人工抹平。这样做的缺点是防火涂料在喷涂过程中有洒落损耗,而且人工抹平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工成本,而且质量不容易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包括位于钢梁下方的行走轨道、两个位于钢梁两侧的抹面板,所述抹面板的中部连接有涂料输送软管,所述涂料输送软管的端部为伸入抹面板内的输送接口,所述抹面板的一端连接有紧贴钢梁的端部封板,所述钢梁为工字型结构且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下方,所述抹面板的下端向下伸出有带蝶形螺母的螺纹杆,两个抹面板的下端通过底部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底部连接板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通孔甲,所述连接板的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均布且位于行走轨道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轨道的下方设有竖向支架。
优选的,所述抹面板包括位于钢梁的腹板一侧且为竖向的主板,所述主板的上端向外侧伸出有上横板,所述上横板的外端向上伸出有上竖板,所述上竖板于钢梁的上翼缘板间隙配合,所述主板的下端向外侧伸出有位于上横板正下方的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外端向下伸出有位于上竖板正下方的下竖板,所述下竖板的下端向内侧伸出有底部横板,所述螺纹杆位于底部横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抹面板包括通过侧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均向外侧伸出有带蝶形螺母的螺纹杆,所述侧面连接板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通孔乙。
优选的,所述上面板包括位于钢梁的腹板一侧且为竖向的上主板,所述上主板的上端向外侧伸出有上横板,所述上横板的外端向上伸出有上竖板,所述上竖板于钢梁的上翼缘板间隙配合,所述下面板包括位于钢梁的腹板一侧且为竖向的下主板,所述下主板的下端向外侧伸出有位于上横板正下方的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外端向下伸出有位于上竖板正下方的下竖板,所述下竖板的下端向内侧伸出有底部横板,所述底部横板向下伸出螺纹杆,所述上主和下主板向外侧伸出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通孔甲为横向的长圆孔,所述通孔乙为竖向的长圆孔。
优选的,所述上竖板的上端设有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端部封板的与钢梁接触的面设有密封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能够自主移动,而且不会洒落涂料,从而能够减少人工,节省成本;该用于钢梁防火保护抹面的自动装置可以调节钢梁两侧的抹面板的间距以及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间距,从而适用不同规格的钢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抹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端部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