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3820.2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1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远;陈坦;金烨琦;程林;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3/86;B01F33/30;B01F31/10;B01F10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真致博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0 | 代理人: | 孙敬文 |
地址: | 312366 浙江省绍兴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血凝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包括盘片;所述盘片包括微流道单元,所述微流道单元包括:注入槽具有加样孔、排气孔和隔板,所述加样孔和排空孔通过所述隔板隔离;第一通道沿着所述盘片的周向分布,在所述盘片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所述第一通道处于所述注入槽的外围,所述注入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储存槽;连通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注入槽和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盘片的径向;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比,储存槽更加远离所述盘片的旋转中心;所述第一通道的最宽处与所述储存槽连通。本发明高效、稳定、简便等优点,能以全血样本直接进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特别涉及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全自动管式凝血检测的流程为:
1.添加血浆样本;
2.添加试剂1;
3.混匀样本和试剂1;
4.添加试剂2;
5.混匀并检测。
现有的管式凝血的试剂用量比较大,对于试剂成本较高的项目来说减少试剂使用量可以显著降低用户的检测成本,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医疗机构,他们需要小型化、简单化的检验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和操作简便的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所述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包括盘片;所述盘片包括微流道单元,所述微流道单元包括:
注入槽,所述注入槽具有加样孔、排气孔和隔板,所述加样孔和排空孔通过所述隔板隔离;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着所述盘片的周向分布,在所述盘片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所述第一通道处于所述注入槽的外围,所述注入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储存槽;
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注入槽和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盘片的径向;
储存槽,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比,所述储存槽更加远离所述盘片的旋转中心;所述第一通道的最宽处与所述储存槽连通。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微流控血凝检测方法,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根据上述的微流控血凝检测装置的微流控血凝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加样孔在注入槽内加入全血样本;
(A2)所述盘片以第一转速旋转,注入槽内的全血样本通过连通通道进入第一通道,最后进入储存槽内;
在离心作用下,全血样本分离,其中,血细胞沉积在所述储存槽内,血浆保留在所述注入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可以全血进样,在盘片中分离出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定量和传送、试剂加入、混合和检测,整个过程高效、稳定;
2.通过盘片的正转-反转振荡模式实现血浆和试剂的混合,加快了反应的进程,缩短了检测时间。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片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流道单元的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料加工用高效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吹式建筑干粉涂料的加热混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