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容或电感耦合的机动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2028.5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云;刘鑫豪;常振业;刘佳伟;朱国良;夏浩然;王嘉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34;H02J50/12;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42109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5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容或 电感 耦合 机动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 ||
一种基于电容或电感耦合的机动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站和机动车;在充电站设有充电公路,并配备有主控制器、电网匹配电路和直流母线以及若干模组单元,在充电公路的车辆驶入端装有通讯连接主控制器的无线识别装置,每个模组单元均由逆变电路及与其匹配的分控制器组成;在机动车上设有车载控制器和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端并联储能电容和蓄电池;充电站中的每个逆变电路与每辆机动车上的整流滤波电路之间均通过一组谐振电路实现电能的无线转移;本发明制作成本低、抗干扰性强,实现了对行驶中的机动车进行电容和电感耦合式充电,并且充电效率高、传输功率大,满足了各种大功率的机动设备的无线充电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电容或电感耦合的机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发展电动汽车是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的需求,其中电动汽车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环节。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应用于手机、牙刷、电脑等小型设备上,它们的充电方式大多以感应式电能传输为主,存在传输效率低、距离较近、对准要求高等一系列缺点,而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设备的电能传输上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迄今为止,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分为四大类:电感耦合式、磁场共振式、电容耦合式和电磁波传送式。基于电容耦合式的充电方式相对于电感耦合式和磁场共振式的无线充电方式而言,其构造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并对送电和受电电极的材料和形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电容耦合式的充电方式存在如下问题: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耦合电容值变得很小,这使得系统谐振频率严重增加;且在很高频率的下,系统需要的高频电源难以制作,且高频电阻剧烈增加,从而导致系统总体效率的急速下降。基于磁场共振式的充电方式的缺点非常明显:包括工作频率高、发射电感大、技术要求高、制作成本高、实用性相对较差、制作困难、辐射大、能量传输效率低。与此同时,基于电磁波传送式的充电方式只能适用于小功率的无线充电,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设备的电能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方式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能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功率大的基于电容或电感耦合的机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基于电容或电感耦合的机动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依次作为发射端、接收端的充电站和机动车;其特征是:
在充电站设有充电公路,并配备有主控制器、电网匹配电路和直流母线以及若干模组单元,其中充电公路的车辆驶入端装有无线识别装置,每个模组单元均由逆变电路及与其匹配的分控制器组成;所述主控制器通讯连接无线识别装置,并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所述电网匹配电路将电网电源转换成匹配的直流电源后输送给直流母线,直流母线分别为各个模组单元中的逆变电路提供直流电压;各个分控制器分别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主控制器;
在机动车上设有车载控制器和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端并联储能电容和蓄电池,在储能电容和蓄电池所构成的电路上串联有脉宽调制电路,车载控制器对脉宽调制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
所述充电站中的每个逆变电路与每辆机动车上的整流滤波电路之间均通过一组谐振电路实现电能的无线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师范大学,未经湖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2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