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雾化油枪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1129.0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娇;闫高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F23D11/38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雾化 | ||
本发明属于液体燃料雾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雾化油枪,主要解决电厂锅炉由于油枪雾化效果差和油燃烬率低,导致电除尘不能正常投入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包括外套、压缩气套管、油管、扩流锥和拉伐尓喷嘴等,实现了燃油三级雾化,第一级采用气泡雾化原理,利用压缩气的膨胀特性爆裂油滴,第二级采用气动雾化原理,利用高速压缩气垂直冲击油滴,基本将油滴破碎为雾状,第三级采用拉伐尔喷嘴实现超音速流动,使微油滴和周围静止空气产生摩擦和撕裂,最终将微油滴彻底雾化,能够将燃油雾化到直径小于20μm的状态,雾化后的燃油的燃烬率极高,能够满足电厂锅炉电除尘正常运行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燃料雾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雾化油枪。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厂锅炉应用的油枪存在燃烬率差的问题,未燃烬的残油随着烟气流动,最终粘污在电除尘的电极板上,影响电除尘的正常运行,所以我国电厂锅炉规程明确规定,在油枪投运期间,禁止投入电除尘,导致锅炉排出的烟气含有较多的灰尘,造成了环境污染。
电厂锅炉应用的油枪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机械油枪,主要依靠较高的压力能,通过雾化片对燃油进行雾化,该种油枪为传统油枪,存在雾化效果差的问题,第二种油枪是气动雾化油枪,采用了机械压力雾化和压缩空气雾化相结合的原理,其雾化效果比机械油枪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当油枪的出力比较大时,仍然存在燃油的燃烬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电厂锅炉由于油枪雾化效果差和油燃烬率低,导致电除尘不能正常投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理先进、结构简单的多级雾化雾化油枪,利用了气泡雾化原理、气动雾化原理和超音速油滴破碎原理,大大改善了油枪的雾化效果,提高了燃烬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级雾化油枪,包括外套、压缩气套管、油管、扩流锥和拉伐尓喷嘴,所述扩流锥设在油管的出口端的端口处,且使扩流锥的锥顶朝向油管的进口端,并通过定位块固定在油管的内壁,扩流锥的锥底小于油管的出口端的管径,与油管之间形成环形油喷口,外套套装在油管的出口端,且使外套内壁与油管的出口端形成环形气喷口,并使扩流锥的锥底与外套内壁之间形成锥形油/气混合腔A,压缩气套管套装在油管的进口端,且与外套连接,并使油管的进口端伸出压缩气套管的尾端,拉伐尓喷嘴安装在外套的出口处,压缩气套管的压缩气进口连接压缩空气母管,油管的进口端连接燃油母管。
所述外套由锥形帽和套筒一体成型而成,锥形帽内壁的形状从尾部到头部依次为向头部倾斜的斜面、锥顶朝向头部的锥形混合腔和与拉伐尓喷嘴外形相匹配的喷口,在外套尾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以便与压缩气套管连接。
所述油管为一圆柱形套管,在圆柱形套管的左段设有气泡雾化孔,油管的出口端设有向进口端倾斜的斜面,以便与外套形成环形油喷口。
所述压缩气套管为一圆柱形套管,在压缩气套管左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以便与外套连接,在压缩气套管左段外壁设有限位凸台,在压缩气套管右端侧壁设有压缩气进口。
在所述外套和压缩气套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在所述压缩气套管的压缩气进口与压缩空气母管的连接管线上设有压力表和调节阀,在油管与燃油母管的连接管线上设有压力表和调节阀。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气泡雾化孔实现了对燃油的第一级雾化:本发明通过安装在燃油入口和压缩气入口的手动调节阀对油压和气压进行调节,确保进入压缩气套管的气压高于进入油管的油压(通常情况下气压比油压高出0.1MPa),因此压缩气能够通过气泡雾化孔进入到油管内,形成气泡和油滴相混合的二相流,然后从环形油喷嘴处喷处进入到混合腔内,由于混合腔的压力较低,二相流中的气泡便迅速膨胀破裂,对油滴形成极大的撞击作用,大量的气泡将油滴求击成碎沫,完成对燃油的第一级雾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