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0204.1 | 申请日: | 201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3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王圣瑞;席银;张清花;史玲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泊 水体 水质 净化 材料 制作 使用方法 | ||
1.一种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包括第一净化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湖泊沉积物原样,加水制成湖泊沉积物浆液,采用含氧气体对所述湖泊沉积物浆液进行曝气,完成曝气后进行静置沉降;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使用所述空气对沉积物浆液进行曝气的曝气量为 2.5-5m3/(h﹒m3);曝气的时间为 36-48小时;曝气处理后的所述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组分含量为5wt%~15 wt %;
(2)步骤(1)中的静置沉降完成后,除去浆液中的上覆水,保留下层的沉积物,对所述沉积物进行阴干;
(3)待所述沉积物阴干至含水量为 50-60wt%,取沉积物制成粒径为2-6mm的第一颗粒,将所述第一颗粒置于450-650℃温度下进行焙烧,制成第一净化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的粒径分布为:粒径为2-4mm的所述第一颗粒占所述第一颗粒总数量的5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包括第二净化材料,步骤(3)中,待所述沉积物阴干至含水量为50-60wt%,取沉积物的一部分,制成所述第一颗粒;取沉积物的另一部分,经干燥、研磨制成粒径为50-150nm的粉体,将所述粉体在300-450℃温度下进行焙烧;使用粘合剂浆液将焙烧后的粉体粘合成型,得到所述第二净化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浆液为湖泊沉积物浆液、粘土浆液、淀粉浆液、羟甲基纤维素 浆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浆液的添加量占所述粉体重量的10~20%;所述粘合剂浆液为固液比以重量比计为1:(4-5)的湖泊沉积物浆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使用粘合剂浆液将焙烧后的粉体粘合成型,制成粒径为5-10mm的球形颗粒,得到第二净化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粘合成型的过程中加入沉水植物种子,每个所述球形颗粒中沉水植物种子的数量为2-5粒。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净化材料投入湖泊治理区 域,所述第一净化材料的投加量与所述湖泊治理区域的面积之比为5-15kg/m2;在投加所述第一净化材料时,先投加粒径为2-4mm的第一净化材料,再投加粒径为4-6mm的第一净化材料,所述粒径为4-6mm的第一净化材料覆盖在所述粒径为2-4mm的第一净化材料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的湖泊水体水质净化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第二净化材料投入湖泊治理区域,所述第二净化材料的投加量与所述湖泊治理区域的面积之比为 10-25kg/m2;( 2)完成步骤(1)后,将所述第一净化材料投入所述湖泊治理区域,覆盖在所述第二净化材料上方,所述第一净化材料的投加量与所述湖泊治 理区域的面积之比为 5-15kg/m2;在投加所述第一净化材料时,先投加粒径为2-4mm的第一净化材料,再投加粒径为4-6mm的第一净化材料,所述粒径为4-6mm的第一净化材料覆盖在所述粒径为2-4mm的第一净化材料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02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