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8890.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飞;王巧利;廖晓风;马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82 | 分类号: | A61K36/282;A61K9/70;A61K47/46;A61P31/22;A61P17/02;A61P29/00;A61P31/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艾灰 治疗 疱疹 外用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疱疹,一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常成片出现,里面充满液体。天花、水痘等都有这种症状;二是指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症状是局部先发痒,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内含透明的液体,有微痛,一两周后结痂自愈。疱疹分为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疱疹,中医称为热疮,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该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所致。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此两型可用荧光免疫检查及细胞培养法相鉴别。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大多无临床症状或呈亚临床表现,仅有少数可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发生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正常人群中约有50%以上为该病毒的携带者。HSV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研究证明,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可有细胞免疫缺陷。一般认为HSV-Ⅱ型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中国专利申请CN104415039A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膏,将地塞米松片,盐酸异丙嗪片,病毒灵片研成细末,放入友谊牌雪花膏搅拌均匀,备用。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止痒的功效,适用于带状疱疹(蛇盘疮),小儿胎毒,痤疮。重症者可配以口服地塞米松片,病毒灵片,扑尔敏片,维生素C丸。
中国专利CN103251683B公开了一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按重量份,由复方磺胺恶唑甲片90-100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25-0.45份,醋酸泼尼松0.4-0.6份,滑石粉12-15份,金银花15-20份,大青叶15-20份,元胡15-20份制成。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治疗疱疹的药存在使用时间长、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能够大大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艾灰3-6份,海藻酸钠0.5-1.5份,羧甲基壳聚糖0.5-1份,透皮吸收促进剂4-6份,乳化剂1-3份,硬脂酸12-15份,香油8-10份,白凡士林10-14份,羊毛脂3-5份,液体石蜡3-5份,甘油12-15份,尼泊金乙酯0.5-1份和水65-75份。
进一步地,所述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艾灰4份,海藻酸钠0.8份,羧甲基壳聚糖0.8份,透皮吸收促进剂5份,乳化剂2份,硬脂酸13份,香油9份,白凡士林12份,羊毛脂4份,液体石蜡4份,甘油14份,尼泊金乙酯0.7份和水70份。
进一步地,所述艾灰是由艾灸、脐灸等中医治疗产生的。
进一步地,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四氢胡椒碱和丙二醇按重量比1-3∶37-40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四氢胡椒碱和丙二醇按重量比2∶39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由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重量比2-4∶5-9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由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重量比3∶7组成。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含艾灰的治疗疱疹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艾末研磨成粒径为2-6微米的粉末,得艾末微粉;
S2将步骤S1所得艾末微粉、透皮吸收促进剂、硬脂酸、香油、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加入油相锅中,加热至70-80℃,边加热边搅拌至均匀,得油相物料;
S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乳化剂、甘油和水加入水相锅中,搅拌加热至70-80℃,得水相物料;
S4将步骤S2所得油相物料加入到步骤S3所得水相物料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1500r/min,搅拌时间为5-10min,降至室温,加入尼泊金乙酯,搅拌均匀,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将艾末研磨成粒径为4微米的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加热至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8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芒果皮多酚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蓝根优化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