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绕机的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8727.2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范汉中;廖寒宇;江峰;杭欢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戴锦跃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绕机 卷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绕机的卷取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滑动连接于工作台的主机架和辅机架,所述主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主转盘,所述辅机架上转动连接有辅转盘,所述的主转盘与辅转盘之间形成用于绕卷铜管的工作区,所述的工作台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铰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驱动杆和抵触板,所述抵触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抵触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抵触板与铜管保持抵触或与铜管分离的定位组件,达到了不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绕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绕机的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管线在加工到最终尺寸后,一般要进行密排缠绕,然后在进行热处理或包装。例如铜管,在拉拔到最终尺寸后进行密排缠绕,然后进行退火等热处理。为将金属管线有序地密排缠绕成卷状盘管,一般采用复绕收卷装置。
目前,公告号为CN2025755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绕机卷取装置,它包括辅支撑、辅转盘、主转盘、主支撑、平台、导轨和底座,能够转动的辅转盘与辅支撑连接,能够转动的主转盘与主支撑连接,所述辅支撑和主支撑均与平台固接,所述平台通过导轨与底座滑动连接。
这种复绕机卷取装置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主转盘和辅转盘夹持将铜管的端部定位,刚开始绕卷铜管时,工人需要使用铁棒对铜管往靠近辅转盘的方向敲打,使铜管能够排列整齐,但是工人长时间将手置于主转盘与辅转盘之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复绕机的卷取装置,通过设置抵触板和定位组件,使工人不用长时间将手置于主转盘和辅转盘之间,达到不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绕机的卷取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滑动连接于工作台的主机架和辅机架,所述主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主转盘,所述辅机架上转动连接有辅转盘,所述的主转盘与辅转盘之间形成用于绕卷铜管的工作区,所述的工作台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铰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驱动杆和抵触板,所述抵触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抵触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抵触板与铜管保持抵触或与铜管分离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始转动主转盘时,通过按压驱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使抵触板往靠近辅转盘的方向移动,并且与铜管抵触,同时,使抵触板定位,在主转盘转动若干圈之后,按压驱动杆,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抵触板与铜管分离,免去了工人长时间将手置于工作区的过程,从而不易发生意外事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连接座,所述的驱动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连接座,所述的第一挡块固定于驱动杆上,所述的第二挡块与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挡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二挡块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斜面抵触的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挡块上固定有滑块,所述的连接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滑块的滑槽,所述的连接座靠近抵触板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滑块抵触的第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驱动杆,使驱动杆带动第一挡块移动,通过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将第二挡块发生转动,并使滑块与第三斜面抵触,从而使抵触板可以与铜管的外壁保持抵触;再次按压驱动杆时,同理,使第二挡块再次转动,使滑块置于滑槽中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抵触板与铜管分离,从而能够减少工人的手置于工作区中的时间,不易发生意外事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沿自身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有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驱动板施加压力,能够使驱动杆发生位移,从而使工人的手不必置于工作区中,进一步减小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远离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板定位的限位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7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棒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针对零件变形的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