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PC柔性板铜箔氧化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620.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7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杜娟;陈芳;冯颖;胡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6T7/00;G06T7/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王东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pc 柔性 铜箔 氧化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电子制造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PC柔性板铜箔氧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FPC柔性线路板又称为软板,由柔性的绝缘基板及导电线路组成。柔性线路板具有与传统PCB一样优良的电性能,同时,由于其材质上的优势特别适合高密度、小型化的多种应用场合,体现出更好的一体化特性和稳定性。柔性线路板是消费电子产品体积小型化的惟一途径。目前,柔性线路板已广泛应用在航天、军事、移动终端、手机、数码相机等多个领域。
在柔性线路板的缺陷方面,在线检测、功能检测、人工目检是目前主要的检测方式,其中人工目检应用最为广泛。人工目检的方式主要是在放大镜或显微镜的帮助下直接由人眼进行检测,完成缺陷的人工标记或纠正功能,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但消耗的人力并不少,并且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这种方法势必会被代替。另一方面,随着柔性线路板日益复杂、尺寸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容易造成检测人员的视觉疲劳,检测质量难以保证。而其它的两种方式中,在线检测主要是电性能上的检测,功能检测则是对功能模块的检测,均不能代替上述人工目检的作用。
柔性线路板的缺陷主要有线路缺损(断路、短路、缺口、毛刺等),线路变质(露铜、残铜缺陷),焊盘缺陷,变形缺陷。目前基于模式识别和匹配的柔性线路缺陷检测的方法已有很多,但从颜色角度对柔性板的铜被氧化状况的研究还很少,本方法从颜色角度对采集的图像分析,能快速判别图像是否被氧化,该柔性板是否符合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FPC柔性板铜箔氧化检测方法,相比于现有的缺陷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性和鲁棒性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FPC柔性板铜箔氧化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检测的FPC铜箔基板彩色图像;
S2对待检测的FPC铜箔基板彩色图像进行预处理;
S3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红色R分量的提取;
S4对提取后的待检测图像进行大小判断,判断待检测图像大小是否为2n*2n,其中n为正整数,若是则进入S5,若否,则将待检测图像设置为大小为2n*2n的图像,其中n为正整数,且调整后的2n*2n的图像是包含待检测图像I的最小图像;
S5对调整后的待检测图像进行分裂划分区域,具体是将待检测图像分裂为四个相等的子区域,在每一个子区域中,遍历各点,比较每个点灰度值大小,获得每个子区域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并计算两者的差值E=max-min,进行判断差值E与阈值T的大小,阈值T预先设定一初始值;
若E≤T时,停止分裂;若E>T时,则这个子区域继续均等分裂为四个子区域,重复S5,直到不能分裂为止,得到N*N个不同大小的区域;
S6提取待检测图像中被氧化的区域,具体为:图像被分为N*N个不同大小的区域,其中N属于正整数,且N≤n,从不同大小的区域中提取出像素大小为32*32、16*16、8*8的区域即为被氧化区域。
所述S5中阈值T设为128。
所述S3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红色R分量的提取,具体为:将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和蓝色分量都设置为0,获得仅含红色分量的图像。
所述S2中预处理具体是将待检测图像叠加模板为5*5,高度为1的二维高斯滤波器,滤除杂质噪声。
所述S1获取待检测的FPC铜箔基板彩色图像,具体为:将在三维系统测量中,将PFC铜箔基板放置于暗场固定位置,调节好白色环形冷光源的强度,通过摄像机拍摄得到彩色的FPC铜箔基板的待检测图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一种基于改进四叉树法的FPC柔性板铜箔氧化检测的方法对金属铜箔氧化部分检测,加快了检测速度,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
(2)本发明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不同的型号的FPC铜箔氧化检测都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3)本发明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不仅可以运用在金属氧化缺陷的检测,还能推广到其他颜色上存在差异的物体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分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像分裂后区域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品原色油墨光谱预测方法
- 下一篇:光谱分析装置和光谱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