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诱颤除颤一体化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6809.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厚荣 |
主分类号: | A61N1/39 | 分类号: | A61N1/39;A61N1/3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线 显示器 电极 放电器 一体化检测装置 起博电极 除颤器 壳体 端口连接 壳体内部 灵活设置 生成图像 实时显示 实验对象 实验数据 保护盒 电刺激 端口处 上端处 导出 旋钮 成功率 连通 保证 查询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物诱颤除颤一体化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除颤器和放电器;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显示器,该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放电器与除颤器连通,所述显示器一侧设有多个旋钮;所述显示器的上端处分别设有端口,该端口处设有保护盒;所述端口上设置有多根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与端口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诱颤电极和起博电极连接;所述端口通过连接线分别连接诱颤电极;所述端口通过连接线连接起博电极;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验数据均可实时显示并生成图像导出,方便研究者查询,设置的放电器可灵活设置电刺激的时间,设置的除颤电极保证了实验除颤,保证了实验对象的安全,提高造模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诱颤除颤一体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心室肌纤维的持续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使有效心跳立即停止,心脏失去正常的泵血功能,迅速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导致病人在几秒内失去知觉,仅十分钟时间就会死亡。尽管已经研发出各类的室颤检测装置,如现有的监护仪也带有室颤自动检测及报警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较大,携带不便,所以小型化、低功耗是室颤检测装置的发展方向;心脏骤停是危害公众健康最严重事件,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形式为心室颤动,为研究心脏骤停后各种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常常通过心室颤动模型来完成;目前主要通过交流电致颤法,不同动物电阻各不相同,所需电压、电流、脉宽、持续电刺激时间各不相同,另外,大鼠有自除颤现象,需设计程控刺激方案,更改电刺激参数时,中断电刺激,导致重新电刺激时间延长及造模失败。因此,是最严重的,也是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尽管已经研发出各类的室颤检测装置,如现有的装置带有诱颤室颤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较大,携带不便,所以小型化、一体化、低功耗是诱颤室颤检测一体化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时监测实验对象的心脏情况,本装置除颤诱颤一体化,使得建模成功率提高,快速消除室颤,既能保证了实验对象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又使得提高了实验建模的成功率的诱颤除颤一体化检测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动物用诱颤除颤检测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除颤器和和放电器;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显示器,该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放电器与除颤器连通,所述显示器一侧设有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第三旋钮;所述显示器的上端处分别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该端口处设有保护盒;所述端口上设置有多根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与端口连接,连接线另一端与第一诱颤电极、第二诱颤电极、第一除颤电极和第二除颤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通过连接线分别连接第一诱颤电极和第二诱颤电极;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通过连接线分别连接第一除颤电极和第二除颤电极。
具体地,所述放电装置一侧设有把手。
具体地,所述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均连通放电器。
具体地,所述保护盒上设有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有密封把手。
具体地,所述壳体一侧靠近旋钮一端处设有数据端口。
具体地,所述显示器为触屏显示器。
具体地,所述端口与连接线均为插针连接。
具体地,所述放电器内设置有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
具体地,所述诱颤电极上设有心电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四周设有保护盒(14)该保护盒上设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密封把手。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有实验数据均可实时显示并生成图像导出,方便研究者查询,设置的诱颤装置设有分别设有第一电路跟第二电路,可灵活设置电刺激的时间,设置诱颤电极,可了解实验对象体内生理参数,设置的除颤电极,便于实时采取除颤措施,方便提高建模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厚荣,未经周厚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6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 下一篇:量子生态能量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