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6043.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0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念国;尚小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6 |
代理公司: | 11425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穿刺 缝合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推针管的安装端安装于所述弧形穿刺针中部;缝合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弧形穿刺针两端;缝合线的中部固定于推针管的操作端;所述弧形穿刺针材质为记忆合金;所述弧形穿刺针设置于导管鞘内,两端针尖向内呈受力压缩形状;当推针管将所述弧形穿刺针推出导管鞘外时,所述弧形穿刺针的两端针尖向外释放呈记忆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通过使用记忆合金,将弧形穿刺针置入动脉血管穿刺口内,在将弧形穿刺针由内至外穿出,将缝合线穿出,从而避免由外至内行针导致的将动脉硬化斑块掀起造成漂浮的内膜片,在血流冲击下很可能形成夹层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的闭塞的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缝合创口的;持针器或针或缝合材料的包,尤其涉及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较常见的使用方法为在大腿根部,穿刺皮肤,将一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再插入腹主动脉,动脉介入疗法结束后,上述创口需要进行缝合,由于动脉血压较大,目前大多数缝合手术是靠血管外科医生进行手压或用高压纱布压住进行止血,这大大的浪费了血管外科医生的工作时间,且人工手压若稍有不慎,由于动脉的压力,血液会喷出体外。现有的血管缝合器主要以针线缝合为主,原理与普通缝针类似,但由于所有操作都需在体内完成,且需要两套装置配合完成,操作较为繁琐。并且现有缝合装置均需要从外至内行针,在外向内行针过程中,如图1所示,很易将动脉硬化斑块掀起造成漂浮的内膜片, 在血流冲击下很可能形成夹层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的闭塞。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包括,导管鞘、弧形穿刺针、推针管、缝合线;所述推针管的安装端安装于所述弧形穿刺针中部;缝合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弧形穿刺针两端;缝合线的中部固定于推针管的操作端;所述弧形穿刺针材质为记忆合金;所述弧形穿刺针设置于导管鞘内,两端针尖向内呈受力压缩形状;当推针管将所述弧形穿刺针推出导管鞘外时,所述弧形穿刺针的两端针尖向外释放呈记忆形状。
其中,弧形穿刺针包括,弧形部及两个穿刺部;所述缝合线的端部嵌设于所述穿刺部内,两个所述穿刺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弧形部两端。
其中,所述穿刺部与所述弧形部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穿刺部的端部凸起,所述弧形部的端部设置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其中,所述导管鞘的操作端开设开口,开口尺寸与推针管尺寸相应。
其中,所述导管鞘的插入端设置环状凸起。
其中,所述弧形穿刺针为两个,两个弧形穿刺针交叉设置,中部固定连接,两端针尖指向相同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股动脉穿刺缝合装置,通过使用记忆合金,将弧形穿刺针置入动脉血管穿刺口内,在将弧形穿刺针由内至外穿出,将缝合线穿出,从而避免由外至内行针导致的将动脉硬化斑块掀起造成漂浮的内膜片,在血流冲击下很可能形成夹层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的闭塞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行针方式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管鞘插入动脉血管穿刺口内时的结构示意图;箭头方向为受力方向(壳体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6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