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接地极的研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5090.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饶宏;蔡汉生;贾磊;胡上茂;刘刚;张义;潘卓洪;王万昆;鲁海亮;蓝磊;文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接地 研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直流接地极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土壤电阻率确定直流接地极形成的电流场的节点散流电流矩阵;
根据所述节点散流电流矩阵、初始土壤导热率、初始土壤比热率以及初始环境温度确定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当前时刻的温度值;
预设时间段内,循环执行该步骤:更新所述土壤电阻率、所述土壤导热率以及所述土壤比热率;根据更新后的土壤电阻率、土壤导热率以及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土壤电阻率、土壤导热率以及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第一土壤导热率以及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中的其中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第一土壤导热率以及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值,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确定直流接地极形成的电流场的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确定第一温度荷载矩阵,并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导热率确定温度场中的第一电导矩阵以及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温度场中的第一比热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荷载矩阵、所述第一电导矩阵以及所述第一比热矩阵确定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确定直流接地极形成的电流场的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包括: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确定第一支路散流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支路散流导纳矩阵和支路电压矩阵确定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温度场的温升特性曲线,并得到所述直流接地极周围温度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6.一种直流接地极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初始土壤电阻率确定直流接地极形成的电流场的节点散流电流矩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散流电流矩阵、初始土壤导热率、初始土壤比热率以及初始环境温度确定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当前时刻的温度值;
处理模块,用于预设时间段内,循环执行该步骤:更新所述土壤电阻率、所述土壤导热率以及所述土壤比热率;根据更新后的土壤电阻率、土壤导热率以及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根据更新后的土壤电阻率、土壤导热率以及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时,具体用于: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第一土壤导热率以及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预设时间段内的各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温度值中的其中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第一土壤导热率以及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刻下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值时,具体用于: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电阻率确定直流接地极形成的电流场的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散流电流矩阵确定第一温度荷载矩阵,并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导热率确定温度场中的第一电导矩阵以及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土壤比热率确定温度场中的第一比热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荷载矩阵、所述第一电导矩阵以及所述第一比热矩阵确定直流接地极周围的温度场的第一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50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CCD方式测定开口闪点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高集成度智能净化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