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连接器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4829.7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聂秀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1;H01R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卡连接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一体化的设计比可拆卸的设计给手机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极大方便了各个部件间的安排,使整机厚度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而变得更加轻而薄,同时一体化设计的手机在外观上完整度更高、更美观。
随着智能手机逐渐向整机不可拆卸的方向发展,为了方便用户更换SIM卡或T-Flash卡等,在手机上使用PIN-PUSH卡托的设计日渐增多,其中,卡托用于放置SIM卡或T-Flash卡,通过将卡托推入位于手机中的卡连接器,使卡片上的接触端子与卡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电接触,实现信号传输,当需要更换卡片时,通过一顶针(PIN针)将卡托顶出即可取出卡片。
此外,为方便用户使用,现有的手机既可以采用Micro-Sim卡,也可以采用Nano-Sim卡,同时手机内还设有T-Flash卡,因而目前的卡连接器已朝着多合一的方向发展。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合一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卡连接器上设有分别用于与三种卡片电连接的三个接触区11、12、13,每个接触区中设有对应的端子111、121、131,且不同接触区之间的部分端子通常会排成一条线布板,从而使端子上的卡接触部112、122、132位于同一直线上,这使得在使用PIN-PUSH卡托时,最里面的一张卡的接触端子在卡托推进或弹出时会被多个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严重影响到卡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及终端,可避免卡面上的接触端子被卡连接器上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区,每个接触区对应与一个卡电连接,所述多个接触区沿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接触区内设有多个端子,每个所述端子设有用于与卡电连接的卡接触部,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存储卡接触区与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各SIM卡接触区内的端子分成两组且相向对称设置,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分别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平行,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成一排设置且卡接触部的连线与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垂直,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与所述至少一SIM卡接触区内各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触区包括第一SIM卡接触区与第二SIM卡接触区,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与所述存储卡接触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SIM卡接触区内的两组端子之间的距离,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所有端子的卡接触部均位于所述第一SIM卡接触区的两组端子的卡接触部的连线的延长线之间。
进一步地,各SIM卡接触区内每组端子的端子个数为3个,所述存储卡接触区内的端子个数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框架,所述多个接触区内的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框架上并与一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框架的两侧设有沿所述卡托推入方向延伸的卡托安装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托及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所述卡托通过所述卡连接器上的卡托安装槽可移除地插入到所述卡连接器中,所述卡托包括多个与所述卡连接器上的接触区一一对应的卡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中位于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卡接触部之间在卡托推入方向上相互错开,通过微调不同接触区的端子的位置,使得需推进至卡连接器最里端的卡在推进或退出时,卡面上的接触端子不会被卡连接器上其它接触区内的端子多次摩擦,有效提高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合一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4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