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体重检测装置的锁定方法及系统、体重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1572.X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体重 检测 装置 锁定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体重检测装置的锁定方法及系统、体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用来称量用户的体重、体脂等信息的装置。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电子秤越来越普及,将逐渐取代普通电子秤的市场份额,作为一个常用的家庭智能电器。现在成熟的智能电子秤有WiFi电子称,蓝牙电子称等。
传统的智能电子秤的锁定方式为用户A通过自己的手机向后台服务器发送一个锁定请求,后台服务器会将接下来收到(A用户对应智能电子秤发过来)的第一个称量数据绑定发送到用户A的手机,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使用户A的称量数据仅发送给用户A。
现有锁定智能电子秤都需要通过用户的手机来实现,若手机不在用户身边(例如:智能电子秤在一楼的客厅,手机在二楼的卧室),那用户就无法锁定智能电子秤,也就无法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密,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体重检测装置的锁定方法及系统、体重检测装置,让用户不用依赖智能终端,也可以对体重检测装置进行锁定,实现隐私的保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体重检测装置的锁定方法,包括:步骤S100当进入锁定模式时,获取用户输入的锁定信息;步骤S200根据用户输入的锁定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步骤S300若匹配成功,则获取用户的称量信息;步骤S400将所述锁定信息和所述称量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体重检测装置具有了锁定模式,不再完全依赖智能终端(例如:手机),给予了用户更多进行锁定体重检测装置的方式,当智能终端不在身边时,也能实现用户隐私的保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获取用户首次踩踏的持续时间,并将所述持续时间作为参考时间;步骤S120在预设间隔时间内获取用户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步骤S130判断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是否小于所述参考时间;步骤S140当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小于所述参考时间时,将再次踩踏的踩踏状态信息设为短踩信息;步骤S150当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所述参考时间时,将再次踩踏的踩踏状态信息设为长踩信息;步骤S160记录所述再次踩踏的踩踏次序,将所述踩踏次序作为所述踩踏状态信息的排列次序;步骤S170用所述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更新所述参考时间后,执行步骤S1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前次踩踏的持续时间作为参考时间,不需要用户记忆参考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在特殊情况下,这种设置可以大大缩短锁定信息的获取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10监听是否接收到锁定触发指令;步骤S020当监听到接收了所述锁定触发指令时,进入锁定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定触发指令的设置使体重检测装置的锁定模式可以进行自由切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进一步,所述锁定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踩踏状态信息和所述踩踏状态信息的排列次序;所述踩踏状态信息包括:短踩信息,或,长踩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踩踏状态信息作为锁定信息方便了用户输入锁定信息,而踩踏状态信息对应的排列次序进一步为各用户提供了精确地对应性,提高了锁定信息的精确性。
进一步,当一次踩踏的持续时间不小于预设参考时间时,将此次踩踏的踩踏状态信息设为长踩信息;当一次踩踏信息的持续时间小于预设参考时间时,将此次踩踏的踩踏状态信息设为短踩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设参考时间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区分长踩信息和短踩信息,为获取准确的锁定信息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体重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当进入锁定模式时,获取用户输入的锁定信息;匹配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锁定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若匹配成功,则获取用户的称量信息;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所述锁定信息和所述称量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体重检测装置具有了锁定模式,不再完全依赖智能终端(例如:手机),给予了用户更多进行锁定体重检测装置的方式,当智能终端不在身边时,也能实现用户隐私的保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