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服务器地址的方法及其移动通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9971.2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宽旻;张琮杰;林元杰;孙铭聪;余皇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 代理人: | 白华胜,王蕊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服务器 地址 方法 及其 移动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与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服务器地址的获取,并且特别有关于移动通信装置中IPv6 DNS与SIP服务器地址的获取。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装置需要IP地址以与互联网进行通信,例如个人电脑、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电子装置。上述情况将导致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提供的普遍采用的IP地址用尽的问题。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IP地址需求,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已经提出了IPv6以解决IPv4地址未来耗尽的问题,并且提供足够的地址空间、简化的报头格式(header format),支持认证和加密(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地址分配的自动配置以及新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功能。IPv4使用32个比特作为IP地址并且因此具有232个可能地址,而IPv6使用128个比特作为IP地址并且因此具有2128个可能地址(大约340乘以10的36次方个或3.4×1038个)。上述扩展能够满足互联网上更多装置与用户并且提供分配地址的较大灵活性以及路由业务的效率。这也缓解了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的需求,因此IPv6为广泛部署的用于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的工作。典型地,IPv6由两部分组成:用于路由的64比特网络前缀(为了简化这里称为前缀),以及用于鉴定主机网络接口的64比特接口标识(interface identifier)。通常,上述前缀包含在IPv6地址的最高有效64位比特中。使用改进的扩展唯一标识符64(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64,EUI-64)格式从接口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生成接口标识,上述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无线接入网络/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UTRAN)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分配,由演进UTRAN(Evolved UTRAN,E-UTRAN)公共数据网网关(PDN Gateway,PGW)分配,随机建立或者手动分配。特别地,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SLAAC)配置动态IPv6地址。
然而,因为未设定路由器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RA)的O旗标(O-flag)或者不存在适当协议以从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取得IPv6 DNS及/或SIP服务器地址,所以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可取得IPv6地址但不能获得IPv6 DNS及/或SIP服务器地址。因此,TE不能及时取得所需IPv6 DNS服务器地址用于分析域名及/或不能取得IPv6SIP服务器地址用于启动互联网协议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或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服务的会话注册(session registration)。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服务器地址的方法及其移动通信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9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