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尘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8286.8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2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崇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崇臻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尘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粉尘过滤器。
背景技术:
尘肺的病因是吸入致尘肺的粉尘,但吸入这类粉尘并不一定会导致尘肺的发生。人体呼吸器官本身就有很强的防御粉尘进入和沉积体内的功能,吸入空气中的粉尘。首先经过鼻毛格栅的阻滤,继而受到鼻咽腔解剖结构的影响,气流方向和速度改变,在鼻腔及咽部形成涡流,尘粒受惯性作用,大于10μm的易撞击而附着于上呼吸道壁上,这样一般可阻滤吸入空气中30~50%的粉尘。气流进入下部呼吸道,随气管、支气管的逐级分支,气流速度更加减慢,气流方向改变,气流中的尘粒沉降附着于管壁的粘液膜上,粘液膜下纤毛细胞的摆动将粘液推向喉部,随痰排出体外,此部分阻留的粉尘多在 2~10μm大小。能进入肺泡的尘粒,多数小于 2μm,大部分被肺内吞噬细胞吞噬,通过覆盖在肺泡表面的一层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的张弛活动,移送到具有纤毛细胞的支气管粘膜表面再被移送出去。进入肺泡的尘粒只有很小一部分被细胞(吞噬有粉尘的吞噬细胞)带入肺泡间隔,经淋巴或血液循环而到达肺及人体的其他组织,引起生理病理作用。故吸入的粉尘在肺内沉积,只发生于吸入粉尘量过大,人体呼吸器官的防御功能不能将其过滤、附着、阻留,或粉尘沉积于肺泡又不能完全清除时。因此,保持呼吸器官的良好自御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尘肺病主要依次分布在煤炭、有色、机械、建材、轻工等工业行业中。2001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通报中指出,2001年新发尘肺病突破万例,至此我国尘肺累积发病人数为56.9万例,尘肺病现患者43.3万例。尤其严重的是全国现有60万左右例的可疑尘肺病病人,是构成新发病例的主要因素。尘肺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尘肺病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鉴于上述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其随身携行的,有效的净化空气,避免尘肺病的粉尘过滤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其随身携行的,有效的净化空气,避免尘肺病的粉尘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尘过滤器,包括随身箱体和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身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腰带夹,所述随身箱体的下半部分设置有过滤水箱,所述随身箱体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空气箱,所述空气箱上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与所述呼吸面罩之间插合连接,所述腰带夹、所述过滤水箱、所述空气箱与所述随身箱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所述随身箱体上进一步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外露于空气箱外,另一端穿过所述空气箱直至过滤水箱内,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一侧,所述空气箱、所述过滤水箱通过所述出气管连通。
所述过滤水箱的上部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过滤水箱的下部设置有出水阀,所述进气管上进一步设置有过滤网和送气马达,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气管之间插合连接,所述进水阀、所述出水阀与所述过滤水箱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呼吸面罩上设置有系绳,所述呼吸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空气箱内,所述呼吸管与所述空气箱之间固连接。
所述进气管上进一步设置有送气马达,用于将空气顺着进气管送入过滤水箱内。
过滤水箱容量100-200ml,其内进一步设置有半渗透膜滤网。
本发明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能够将其随身携行的,有效的净化空气,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具体如下:
本发明的过滤水箱内通过进水阀灌有水,进气管的一端穿过空气箱直至过滤水箱的水面下,进气管上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初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过滤水箱与空气箱之间通过出气管相连通,出气管上的送气马达将空气送入过滤水箱的水中,因为空气不溶于水,被水过滤后的空气顺着出气管进入到空气箱中,空气箱中被过滤的空气通过呼吸管和呼吸面罩被使用者呼吸所用。本发明的腰带夹可将本发明悬挂于使用者的腰带上,便于携带。所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可有效净化空气,避免尘肺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过滤水箱2、腰带夹 3、进水阀
4、空气箱5、过滤网 6、进气管
7、呼吸管8、呼吸面罩 9、系绳
10、出气管 11、出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崇臻,未经李崇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