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钉扎型承载/防护一体化高强聚乙烯复合装甲舱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2278.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侯海量;方志威;李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B63B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芯板 高强聚乙烯纤维 舱壁结构 破片 高强聚乙烯 缓冲隔热层 复合装甲 隔热层 后面板 加强筋 纤维钉 钉扎 帽形 吸能 承载 防护 抗侵彻性能 层间强度 高温影响 弱界面层 一体化 前面板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钉扎型承载/防护一体化高强聚乙烯复合装甲舱壁结构,由夹芯板和帽形加强筋组成。所述夹芯板由前面板、缓冲隔热层、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吸能隔热层、后面板和约束纤维钉组成。所述前、后面板位于夹芯板两侧,提供结构所需的刚度与强度和一定的抗高速破片侵彻能力;所述缓冲隔热层、吸能隔热层位于面板与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之间,用于保护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免受高温影响;所述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用于抵御高速破片侵彻;所述约束纤维钉用于贯穿夹芯板,提高夹芯板的层间强度,减少弱界面层间失效,使夹芯板能够充分发挥抗侵彻性能以便更有效抵御高速破片侵彻;所述帽形加强筋用于提高舱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船上层建筑舱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抵御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产生高速破片的承载/防护一体化的舱壁结构。
背景技术
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大量高速破片对舰船上层建筑里的重要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上层建筑的装甲防护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舰船上层建筑为钢结构,重量大、抗冲击吸能特性一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刚度、高比强度、抗冲击能力强等众多优良特性,并且可设计性好、成型方便和可维修性能优异。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设计成舰船上层建筑舱壁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目前投入使用抗弹性能最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但高强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不耐高温,持续的高温会使高强聚乙烯纤维软化烧蚀、从而降低其抗弹性能。可将高强聚乙烯纤维增强材料和隔热材料组合使用。高强聚乙烯纤维增强材料和隔热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与高强聚乙烯纤维增强材料板层间强度相比为弱连接,弱连接界面的抗剪强度低。在高速破片撞击时,靶板弱连接界面容易发生失效从而降低舱壁结构的整体防护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上层建筑舱壁结构的钉扎型承载/防护一体化高强聚乙烯复合装甲舱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钉扎型承载/防护一体化高强聚乙烯复合装甲舱壁结构,由夹芯板和帽形加强筋组成。所述夹芯板由前面板、缓冲隔热层、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吸能隔热层、后面板和约束纤维钉组成。所述前、后面板位于夹芯板最外层,提供结构所需的刚度与强度,并具有一定的抗高速破片侵彻能力;所述缓冲隔热层位于前面板与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之间,用于保护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免受高温影响并在高速破片撞击时产生预变形,提高夹芯板抗侵彻性能;所述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用于吸收高速破片动能,抵御高速破片侵彻;所述吸能隔热层位于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与后面板之间,用于保护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能够在高温下保持抗弹性能,并为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变形提供空间;所述约束纤维钉用于贯穿夹芯板,提高夹芯板的层间强度,减少弱界面层间失效,使夹芯板能够充分发挥抗侵彻性能以便更有效抵御高速破片侵彻;所述帽形加强筋用于提高舱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面板可以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选为高强度玻璃纤维、高强度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隔热层、吸能隔热层可以采用容重轻、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优选为气凝胶毡、PVC泡沫、酚醛泡沫塑料和纳基隔热软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强聚乙烯纤维抗弹层的形状可以采用平板。所述平板优选为方形平板、矩形平板、正六边形平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约束纤维钉的材料可以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选为高强度玻璃纤维、高强度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约束纤维钉的形状可以采用柱形。所述柱形优选为圆柱形、方柱形和棱柱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帽形加强筋的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选为高强度玻璃纤维、高强度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2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甲板挠性通舱装置
- 下一篇:渐孔式抗冲击舰船舱壁